“哟,咱们的大学生出来了,稀客啊。”
“王师傅你就別取笑我了。”李开朗笑道。
“小李,书读的咋样?”
“还行吧,这不总读书也有点累,劳逸结合一下。”
王师傅点点头:“那也是,总是读书也不行,还得多看看。”
“像咱开卡车,跑长途,认识路都是学问!识人看事,都是本事!不能光会死读书!”
“你看金立敬书读得多吧?现在咋样?还不是被咱卡得死死的!做人做事,得圆溜儿,得讲实际!”
王师傅嗓门大,引得眾人一阵鬨笑附和。
这话任谁听来,都是是因运输队的事有感而发。
“行了行了,你就別乱教我徒弟,好不容易读上夜大了,给你教坏了可就不好了!”
张金武搪瓷缸踱步过来,拍了拍老冯头的肩膀。
顿了顿,扫视了一圈眾人。
“咱运输队的兄弟,讲究的是个义气,共同进退,厂子里弯弯绕绕多,有些事心里清楚就行,別往里掺和太深。”
“小李,你现在最要紧就是好好读书,其他的不用管,別往心里去。”
李开朗点点头:“知道了师父。”
杨厂长办公室。
“什么?你说什么?煤炭要延迟几天才能运来?具体几天说清楚?”
“什么!短则三天,长则七天,怎么这么久?到底怎么回事?”
杨厂长接到供应科那边传话过来,原计划过几天送达的一批煤炭,因山体滑坡影响到供应铁路线要被迫延迟几天。
这一消息给杨厂长来的猝不及防。
煤炭可是轧钢厂生產的重中之重,万万不能耽误,当即召开各领导开会。
“断煤?!这绝对不行!三號高炉!断了它的口粮,一个高炉停风降温,损失多大?重新点火升温要多少时间?浪费的成本算谁的?”
杨厂长一上来就定下结论。
负责原料供应的李主任擦了擦汗:“杨厂长,我已经在联繫其他煤矿了,但短时间能调来的量,尤其是符合三號高炉要求的低硫煤”
“悬啊,库存最多撑个四五天。”
“怎么就这点?”
李主任解释道:“杨厂长,符合三號高炉的煤炭每次的运输量都有数,我都是算著数烧的,要不然可能过两天就停了。”
“这俩月烧的比较多,没存下多少。”
会场气氛凝固。
各个车间主任都沉默著,这涉及到整个厂的核心生產,谁也不敢轻易表態。
杨厂长眉头紧皱,不知道在思考著什么。
“我记得”
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第三车间仓库区后面,好像有个小型应急备用煤库吧?那里应该存著大概有几吨的煤,应该有个一两千斤优质煤吧?金主任?”
金立敬心里“咯噔”一下。
那个小煤库,是以前技术改造试验时遗留下来的,位置偏僻。
就是当初贾东旭死在仓库里,都没影响到这里。
那里確实是存了几吨煤炭,应该有优质碳。
只是其位置偏,进出需要穿越他们整个仓库,极为不便,加上多年未动用,连他自己都差点忘了这码事。
杨厂长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