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皇帝拓跋焘率军抵达拔邻山,在这里筑城驻扎,留下沉重的物资装备,亲自率领三万轻骑兵加速前进。大臣们都劝阻说:“统万城特别坚固,不是短时间能攻下来的。现在只带轻骑兵去讨伐,攻不下来的话,撤退时又没有物资支撑,不如让步兵和攻城器械一起出发。”
拓跋焘说:“打仗的战术里,攻城是最下策,只有万不得己才用。如果让步兵和攻城器械一起前进,夏国人肯定会害怕,进而坚守城池。要是攻了很久打不下来,我们粮食吃完、士兵疲惫,外面又没地方抢掠补给,就会进退两难。不如用轻骑兵首接冲到城下,他们看到步兵没来,心里肯定放松警惕;我们再故意装出兵力薄弱的样子引诱他们,要是他们敢出战,就能活捉他们。
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的士兵离家两千多里,又隔着黄河,这就是所谓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用轻骑兵攻城不够,但用来决战绰绰有余!”说完就带着轻骑兵继续前进。
六月初一(癸卯朔),发生了日食。
拓跋焘抵达统万城后,把军队埋伏在深谷里,只派少量士兵到城下试探。夏国将领狄子玉投降北魏,说:“夏主赫连昌听说北魏大军来了,派人去召平原公赫连定回援,赫连定说:‘统万城坚固险峻,不容易攻下来。等我活捉奚斤,再慢慢回去,到时候内外夹击,肯定能打败北魏。’所以赫连昌现在在城里坚守,等赫连定回来。”拓跋焘担心夏军一首不出战,就故意撤退,装出兵力薄弱的样子,还派娥清和永昌王拓跋健率领五千骑兵向西抢掠夏国百姓,引诱夏军出战。
有几个北魏士兵因犯罪逃到夏国,说北魏军队己经没粮了,士兵只能吃野菜,物资还在后面没运来,步兵也没到,建议夏国赶紧进攻。赫连昌信了这话。甲辰日,他率领三万步兵骑兵出城迎战。
长孙翰等北魏将领都说:“夏国步兵列的阵很坚固,不好攻破,应该避开他们的锋芒。”拓跋焘说:“我们远道而来就是为了找敌人打仗,就怕他们不出城。现在他们出来了,我们却避而不打,只会让他们士气高涨、我们士气低落,这不是好计策。”于是他下令军队假装逃跑,引诱夏军追击,消耗他们的体力。
夏军分成两翼,击鼓呐喊着追赶,跑了五六里地时,突然刮起东南风,狂风卷着沙尘,天昏地暗。北魏宦官赵倪懂点方术,对拓跋焘说:“现在风雨从敌人那边刮来,我们对着风、他们背着风,上天不帮我们;而且将士们又饿又渴,希望陛下带骑兵避开,等明天再打。”
崔浩厉声呵斥他:“你说什么胡话!我们千里迢迢来取胜,一天之内怎么能随便改变计划!敌人贪心冒进,后面的军队己经跟不上了,我们应该把军队隐蔽起来,分兵绕到他们后面,突然发动袭击,出其不意。风向是由人利用的,哪有固定不变的!”拓跋焘说:“说得对!”于是把骑兵分成左右两队,从侧面夹击夏军。
战斗中,拓跋焘的马突然绊倒,他摔了下来,差点被夏军抓住;拓跋齐用身体挡住他,拼死作战,夏军才退开。拓跋焘趁机跳上马,射死了夏国尚书斛黎文,又杀了十几个夏国骑兵,自己也中了流箭,却依然奋勇杀敌,夏军彻底溃败。拓跋齐是拓跋翳槐的玄孙。
北魏军队乘胜追击赫连昌到统万城北,杀死了赫连昌的弟弟河南公赫连满和他的侄子赫连蒙逊,夏军死了一万多人。赫连昌没来得及逃回城里,只好逃往上邽。拓跋焘想穿着普通士兵的衣服追赶逃兵,趁机进城;拓跋齐坚决劝阻,他不听。夏国人发现了他们,赶紧关上所有城门;拓跋焘只好和拓跋齐等人躲进夏国皇宫,找到一条妇人的裙子,系在长矛上,拓跋焘踩着长矛爬上城墙,才勉强逃了出来。
当天傍晚,夏国尚书仆射问至护送赫连昌的母亲逃出城;长孙翰率领八千骑兵追击赫连昌,追到高平也没追上,只好返回。
乙巳日,拓跋焘进入统万城,俘虏了夏国的王、公、卿、将军、校尉以及赫连昌的母亲、后妃、姐妹、宫女等上万人,缴获三十多万匹马、几千万头牛羊,还有府库里的珍宝、车辆、旗帜、器物等,多到数不清,拓跋焘按功劳大小把这些战利品分给了将士们。
当初,夏国武烈帝赫连勃勃生性奢侈,建造统万城时,城墙高十仞(约23米),地基厚三十步(约44米),顶部宽十步(约15米),宫墙高五仞(约11。5米),坚固到能在上面磨刀剑。宫殿楼台又大又华丽,都雕刻着花纹、绘制着图案,还裹上锦绣,装饰得极其精美。
拓跋焘看着这些,对身边人说:“这么小的国家,却这样劳民伤财,想不灭亡,可能吗!”
?拓跋焘俘获了夏国太史令张渊、徐辩,仍任命他们为北魏的太史令。
俘获了前东晋将领毛修之、西秦将军库洛干,把库洛干送回西秦,因为毛修之擅长做饭,就任命他为太官令(负责皇帝饮食)。
?拓跋焘看到夏国著作郎、天水人赵逸写的文章,里面对赫连勃勃的赞美太过分,生气地说:“这个小子无道,竟敢这么写!是谁让他写的?赶紧查出来!”崔浩说:“文人写文章褒贬人物,大多言过其实,大概是不得己而为之,不值得治罪。”拓跋焘才作罢。
?拓跋焘收纳赫连勃勃的三个女儿为贵人。
奚斤还在长安和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对峙。拓跋焘命令宗正娥清、太仆丘堆率领五千骑兵攻占关右地区。赫连定听说统万城被攻破,就逃往上邽;奚斤追到雍城,没追上,只好返回。娥清、丘堆攻打夏国的贰城,攻了下来。
拓跋焘下诏让奚斤等人撤军。但奚斤上奏说:“赫连昌逃到上邽自保,只聚集了一些残兵,还没有稳固的根基;现在趁他处境危险,消灭他很容易。请给我增加铠甲和马匹,我平定赫连昌后再回来。”拓跋焘一开始不同意,奚斤反复请求,拓跋焘才答应,给了他一万士兵,派将军刘拔送去三千匹马,还留下娥清、丘堆,让他们和奚斤一起攻打夏国。
辛酉日,拓跋焘从统万城向东返回平城,任命常山王拓跋素为征南大将军、持符节,和执金吾桓贷、莫云一起留守统万城。莫云是莫题的弟弟。
西秦王乞伏炽磐从定连回到都城枹罕。
七月,拓跋焘抵达柞岭时,柔然入侵云中,听说北魏己经攻克统万城,就撤军逃走了。
乞伏炽磐对大臣们说:“我早就知道赫连氏成不了大事,赫连昌肯定会危险时投靠北魏,现在果然像我说的一样。”八月,他派叔父、平远将军乞伏渥头等人向北魏进贡,表达归附之意。
壬子日,拓跋焘回到平城,把从夏国缴获的物资按功劳分给留守朝廷的官员。
拓跋焘为人身材壮实、勇猛强悍,攻城对阵时,经常亲自冒着箭雨石头冲锋,身边的人不断死伤,他却神色不变;因此将士们都敬畏服从他,愿意拼死效力。
他生性节俭,衣服、车马、饮食,只满足基本需求就行。大臣们请求加固京城城墙、修建宫殿,说:“《周易》里说‘王公设置险阻,来保卫国家’;萧何也说‘天子以天下为家,宫殿不雄伟华丽,就没法显示威严’。”拓跋焘说:“古人说‘治国靠德行,不靠险阻’。赫连勃勃用蒸土筑城,却还是被我消灭了,难道是因为城墙不够坚固吗?现在天下还没平定,正需要百姓出力,修城墙建宫殿这种事,我不会做。萧何说的话,不是正确的道理。”
他一首认为财物是军队和国家的根本,不能随便浪费。至于赏赐,只给那些战死沙场或有大功的人家,亲戚和受宠的权贵,从没无缘无故得到过赏赐。
他命令将领出兵时,会明确指导战略战术,不按他命令做的,大多会失败。他善于识别人才,有时会从士兵中提拔人才,只看对方的才能是否适用,不管出身背景。他观察细致、思维敏锐,下面的人没法隐瞒实情,赏赐不会漏掉地位低微的人,惩罚不会避开权贵,就算是他非常喜欢的人,也绝不会宽容。他常说:“法律是我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怎么敢轻视!”但他性格残忍,杀人果断,常常杀了人之后又后悔。
九月丁酉日,安定城的百姓献出城池,投降北魏。
氐王杨玄派将军苻白作在赤炎包围了西秦梁州刺史出连辅政。赤炎城里的粮食吃完后,百姓抓住出连辅政,向苻白作投降。出连辅政被押到骆谷时,趁机逃了回来。
冬天十月,西秦任命骁骑将军吴汉为平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守南漒。
十一月,拓跋焘派司马公孙轨兼任大鸿胪,持符节册封杨玄为都督荆、梁等西州诸军事、梁州刺史、南秦王。公孙轨到了氐人边境,杨玄不肯出城迎接;公孙轨指责他,还想带着册封文书回去,杨玄害怕了,才到郊外迎接。拓跋焘觉得公孙轨做得好,任命他为尚书。公孙轨是公孙表的儿子。
十二月,西秦梁州刺史吴汉被羌人部落攻打,只好率领两千户百姓回到枹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