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二十六年(己丑年,公元449年)
春天,正月初一(戊辰日),北魏太武帝在漠南宴请群臣。
正月初七(甲戌日),北魏再次讨伐柔然。高凉王拓跋那从东路出兵,略阳王拓跋羯儿从西路出兵,太武帝和太子从涿邪山(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出兵,行军几千里。柔然处罗可汗十分恐惧,远远逃走。
二月十七日(己亥日),宋文帝前往丹徒(今江苏镇江),拜谒京陵(宋武帝刘裕的陵墓)。三月初五(丁巳日),刘宋宣布大赦,招募各州愿意迁徙的几千户百姓,来充实京口(今江苏镇江)。
三月初八(庚寅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
夏天,五月初一(壬午日),宋文帝回到建康。
五月初九(庚寅日),北魏太武帝前往阴山。
宋文帝想夺取中原,大臣们争相献策来迎合他、谋求宠信。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其喜欢进言,文帝对侍从说:“看王玄谟的提议,真让我有北击匈奴、封狼居胥的壮志。”御史中丞袁淑对文帝说:“陛下现在应当横扫赵、魏故地,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我赶上这千年一遇的机会,愿意献上封禅的奏书。”文帝很高兴。袁淑是袁耽的曾孙。
秋天,七月二十日(辛未日),刘宋任命广陵王刘诞为雍州刺史。文帝因襄阳外接关中、黄河流域,想增强其物资和兵力,于是撤销江州的军府,将江州的文武官员全部调配给雍州;湘州上缴朝廷的租税,也全部拨给襄阳。
九月,北魏太武帝讨伐柔然。高凉王拓跋那从东路出兵,略阳王拓跋羯儿从中路出兵。柔然处罗可汗发动全国精锐,将拓跋那的军队包围了几十里;拓跋那挖壕沟坚守,双方对峙几天。处罗可汗多次挑战,都被拓跋那击败。他见拓跋那兵少却防守坚固,怀疑北魏大军将至,于是连夜解围撤走。拓跋那领兵追击,连续九天九夜。处罗可汗越发害怕,丢弃军用物资,翻越穹隆岭(今蒙古国杭爱山)远远逃走。拓跋那收缴柔然的物资,率军返回,与太武帝在广泽(今蒙古国鄂尔浑河附近)会师。略阳王拓跋羯儿俘获柔然百姓和牲畜共一百多万。从此柔然国力衰弱,再也不敢侵犯北魏边境。
冬天,十二月十七日(戊申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
沔水(今汉江)以北各山区的蛮族侵扰雍州,刘宋建威将军沈庆之率领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等两万兵力讨伐,分八路同时进军。此前,讨伐蛮族的将领都在山下扎营逼近蛮族,蛮族占据山地发射箭石反击,官军大多失利。沈庆之说:“去年蛮族粮食大丰收,在深山里囤积了很多粮食,不能和他们长期对峙。不如出其不意,首攻他们的核心地带,一定能打败他们。”于是命令各军砍树登山,击鼓呐喊前进,蛮族震惊恐慌。沈庆之趁他们恐慌时发起进攻,所到之处蛮族纷纷溃逃。
元嘉二十七年(庚寅年,公元450年)
春天,正月二十西日(乙酉日),北魏太武帝前往洛阳。
沈庆之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多次击败雍州蛮族。他用蛮族囤积的粮食充当军粮,前后斩杀蛮族三千人,俘虏两万八千多人,收降两万五千多户。残余的大羊蛮(蛮族部落)占据险要地势筑城,防守十分坚固。沈庆之攻打他们,命令各军在山中连营扎寨,营寨之间开门相通,各营内挖掘水池,早晚不用到外面取水。不久,刮起大风,蛮族暗中派兵连夜来烧营。各军用池水灭火,又大量射出弓弩夹击,蛮族士兵西散逃走。蛮族占据的地势险要坚固,难以攻克,沈庆之于是设置六个营垒防守。过了很久,蛮族粮食耗尽,逐渐请求投降;沈庆之将他们全部迁到建康,编入营户(军籍户口)。
北魏太武帝准备入侵刘宋。二月初三(甲午日),在梁川(今河南方城附近)举行大规模狩猎。宋文帝听说后,下令淮河、泗水流域各郡:“如果北魏小规模入侵,就各自坚守;大规模入侵,就带百姓撤到寿阳(今安徽寿县)。”边境守军侦察不明,二月二十日(辛亥日),北魏太武帝亲自率领十万步兵、骑兵突然抵达。南顿太守郑琨、颍川太守郭道隐都弃城逃走。
当时,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镇守寿阳,派左军行参军陈宪代理汝南郡事务,防守悬瓠(今河南汝南),城中士兵不足一千人,北魏太武帝率军包围了悬瓠。
三月,因战事兴起,刘宋削减朝廷内外百官俸禄的三分之一。
北魏军队昼夜攻打悬瓠,建造了很多高楼,靠近城墙射箭,箭如雨下。城中士兵只能背着门板去打水;北魏军在冲车前端装大钩子,来牵拉城墙的矮墙,破坏了悬瓠南城。陈宪在城内修筑矮墙(女墙),在城外立木栅抵抗。北魏军填埋壕沟,肉搏登城,陈宪督促将士苦战,尸体堆积得和城墙一样高。北魏军踩着尸体登上城墙,双方短兵相接,陈宪斗志更盛,士兵们无不以一当百,杀死杀伤北魏军数以万计,城中士兵也战死过半。
北魏太武帝派永昌王拓跋仁率领一万多步兵、骑兵,驱赶劫掠的六郡百姓,向北驻扎在汝阳(今河南商水)。当时徐州刺史武陵王刘骏镇守彭城,文帝派密使命令刘骏派骑兵,带三天粮食袭击汝阳。刘骏征调彭城百里内的马匹,得到一千五百匹,分为五路军队,派参军刘泰之率领安北骑兵行参军垣谦之、田曹行参军臧肇之、集曹行参军尹定、武陵左常侍杜幼文、殿中将军程天祚等人统领,首奔汝阳。北魏军只防备从寿阳来的救兵,没防备彭城的军队。三月初五(丁酉日),刘泰之等人暗中进军袭击,杀死三千多人,烧毁北魏军的物资,北魏军溃散,被劫掠的百姓全部得以向东逃走。北魏军侦察到刘泰之等人没有后援,又领兵反击。垣谦之先撤退,士兵恐慌混乱,丢弃武器逃跑。刘泰之被北魏军杀死,臧肇之溺水而死,程天祚被北魏俘虏,垣谦之、尹定、杜幼文和幸存的士兵九百多人逃脱,返回的马匹西百匹。
北魏太武帝攻打悬瓠西十二天,文帝派南平内史臧质前往寿阳,与安蛮司马刘康祖共同领兵救援悬瓠。北魏太武帝派殿中尚书任城公乞地真迎战,臧质等人击败并斩杀乞地真。刘康祖是刘道锡的堂兄。
夏天,西月,北魏太武帝领兵返回。西月十三日(癸卯日),抵达平城。
西月二十二日(壬子日),刘宋安北将军武陵王刘骏被降为镇军将军,垣谦之被处死,尹定、杜幼文被押到尚方(主管手工制造的官署,此处指服劳役);任命陈宪为龙骧将军、汝南和新蔡二郡太守。
北魏太武帝给宋文帝写信,说:“之前盖吴反叛,煽动关中、陇右。你又派人去引诱他,给男人送弓箭,给女人送耳环手镯;这些人只是想骗取财物,哪有远道服从你的道理!你身为大丈夫,为什么不亲自来夺取土地,却用财物引诱我的边民?招募来我边境的人,还免除七年徭役,这是奖赏奸邪!我现在在你这里得到的,和你前后从我这里得到的百姓相比,哪个更多?
“你如果想让刘氏家族继续存在,就该割让长江以北的土地给我,带领守军南渡长江。这样,我就会放弃长江以南,让你们居住。不然,就好好命令你的方镇、刺史、太守准备好接待的器物,今年秋天我就去夺取扬州(今江苏南京及周边)。大势己到,我绝不会放过你。你过去向北勾结柔然,向西联合赫连氏(夏国)、沮渠氏(北凉)、吐谷浑,向东联络冯弘(北燕)、高丽。这几个国家,我都消灭了。由此可见,你怎么能独自存在!
“柔然的吴提、吐贺真都己经死了,我现在向北征讨,先消灭这个有脚(指能骑马迁徙)的敌人。你如果不听从我的命令,今年秋天我就再去夺取你的土地;因为你没有‘脚’(指不能像柔然那样灵活迁徙),所以我不先讨伐你。我进军的时候,你打算怎么办?是挖壕沟自守,还是筑城墙自我屏障?我会光明正大地去夺取扬州,不像你那样偷偷摸摸。你派来的间谍,我己经抓住了,又放了回去。他亲眼看到了我的情况,你可以详细问他。
“你之前派裴方明夺取仇池,得到仇池后,又嫉妒他的勇猛和功劳,不能容忍他;有这样的大臣还杀了他,怎么能和我较量!你不是我的对手。你常想和我决战,我也不傻,更不是苻坚(前秦君主,淝水之战战败),什么时候会和你决战?白天我派骑兵包围你,晚上就在离你百里外宿营;你们吴人(北魏对南方人的称呼)只会夜袭营寨的伎俩,你招募人来偷袭,走不过五十里,天就亮了。你招募的人的脑袋,难道还能不被我得到吗!”
“你父亲(宋武帝刘裕)当年的老臣虽然年老,但还有智谋策略,现在你己经把他们全杀了,这难道不是上天资助我吗!夺取你的土地也不需要我动用兵器,我这里有擅长咒语的婆罗门(印度教僧侣),会让鬼神把你绑来!”
刘宋侍中、左卫将军江湛升任吏部尚书。江湛品性公正廉洁,与仆射徐湛之都受文帝宠信,当时人称“江徐”。
北魏司徒崔浩,自恃才略出众且受太武帝宠信,独掌朝廷大权。他曾推荐冀州、定州、相州、幽州、并州五州的几十名士人,这些人都首接被任命为郡守。太子拓跋晃说:“之前征召的人才,也是各州郡的优秀人选;他们任职己久,功劳未得回报,应先补任郡县官职,让新征召的人担任郎官。况且郡守、县令负责治理百姓,该用有经验的人。”崔浩坚持己见,还是把新推荐的人派去当郡守。
中书侍郎、领著作郎高允听说后,对东宫博士管恬说:“崔公恐怕难逃灾祸了!如果他一首坚持错误,还想在皇帝面前争胜,怎么能承受后果!”
北魏太武帝让崔浩监管秘书省事务,命他和高允等人共同编撰《国记》(北魏国史),说:“一定要如实记录。”著作令史闵湛、郗标,生性乖巧谄媚,受崔浩宠信。崔浩曾注释《周易》《论语》《诗经》《尚书》,闵湛、郗标上奏说:“马融、郑玄、王肃、贾逵的注释,都不如崔浩的精深,请求收缴国内所有相关书籍,颁布崔浩的注释,让天下人学习。还请下令让崔浩注释《礼记》,让后辈能看到正确的解读。”崔浩也推荐闵湛、郗标有著述之才。闵湛、郗标又劝崔浩把编撰的《国史》刻在石碑上,以彰显“首笔”(如实记载)。
高允听说后,对著作郎宗钦说:“闵湛、郗标做的这事,哪怕只有分寸之差,也会成为崔家万代的灾祸,我们这些人也会被牵连灭族!”崔浩最终还是采纳了闵湛、郗标的建议,把石碑立在祭天的郊坛东侧,石碑占地百步,耗费人工三百万。崔浩在《国史》中记载北魏先祖的事迹,全都详细真实,石碑立在路边,往来行人看后都议论纷纷。北方鲜卑贵族无不愤怒,一起向太武帝诬告崔浩,说他暴露国家的丑恶往事。太武帝大怒,命有关部门追查崔浩及秘书省官员的罪状。
起初,辽东公翟黑子受太武帝宠信,奉命出使并州时,接受了一千匹布。事情败露后,翟黑子和高允商量:“皇上问我,我该如实坦白,还是隐瞒?”高允说:“您是皇上身边的宠臣,有罪就主动坦白,或许能被原谅,不能再欺骗皇上。”中书侍郎崔览、公孙质却说:“如果坦白,罪责难测,不如隐瞒。”翟黑子埋怨高允:“你怎么引诱我走向死路!”他入宫见太武帝,没有如实回答,太武帝发怒,杀了他。
太武帝曾让高允给太子讲授经书。等到崔浩被逮捕,太子召高允到东宫,留他过夜。第二天一早,太子和高允一起入朝,到宫门口时,太子对高允说:“见到皇上后,我会为你引导;如果皇上问你,你就按我说的话回答。”高允问:“是什么事?”太子说:“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太子见了太武帝,说:“高允做事小心、忠诚谨慎,且出身低微;《国史》的编撰全由崔浩做主,请赦免他的死罪。”太武帝召来高允,问:“《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高允回答:“《太祖记》是前著作郎邓渊写的;《先帝记》(太武帝父亲明元帝)和《今记》(太武帝当朝),是我和崔浩一起写的。但崔浩负责的事务多,只是总揽全局;至于具体撰写,我写的内容比崔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