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二十八年辛卯(公元451年)
春季,正月初一(丙戌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瓜步山上大规模召集大臣,按等级授予爵位、赏赐财物。北魏军队沿长江点燃烽火;刘宋太子石卫率尹弘对宋文帝刘义隆说:“胡族这样做,一定是要撤军了。”初二(丁亥日),北魏军队劫掠百姓、焚烧房屋后离去。
先前,刘诞世谋反时,江夏王刘义恭等人上奏称,彭城王刘义康多次口出怨言,动摇民心,导致心怀不满的人产生叛乱念头,请求将刘义康贬到广州。宋文帝准备迁徙刘义康,先派人告知他,刘义康说:“人终有一死,我难道贪生怕死!若我终究会成为叛乱的祸根,即便迁到远方又有什么用!请让我死在这里,我耻于再多次迁徙。”最终还没来得及动身。北魏军队抵达瓜步时,人心惶恐。宋文帝担心心怀不满的人再次拥戴刘义康叛乱;太子刘劭、武陵王刘骏、尚书左仆射何尚之多次上奏,建议尽早处置刘义康;宋文帝于是派中书舍人严龙携带毒药,赐刘义康自尽。刘义康不肯服药,说:“佛教不允许自杀;请你们随意处置。”使者用被子将他闷死。
江夏王刘义恭认为碻磝(今山东茌平西南)无法坚守,召王玄谟退回历城(今山东济南);北魏军队追击,击败王玄谟,最终夺取碻磝。
起初,宋文帝听说北魏将要入侵,命令广陵太守刘怀之提前烧毁城池府库、船只,率领全部百姓渡过长江。山阳太守萧僧珍将百姓全部召集进城,朝廷运送粮草武器到盱眙(今江苏盱眙)和滑台(今河南滑县)的物资,因道路不通,都留在了山阳;萧僧珍还蓄满池塘的水,等北魏军队到来时,决堤灌敌。北魏军队路过山阳,不敢停留,转而攻打盱眙。
北魏太武帝向臧质索要酒,臧质把尿封在容器里送给他;太武帝大怒,下令修筑长墙包围盱眙城,一夜间就完工了;又搬运东山的土石填平护城河,在君山修建浮桥,切断盱眙的水陆通道。太武帝给臧质写信说:“我现在派去攻城的士兵,都不是我们本族人,城东北面是丁零人和胡人,南面是氐族、羌族。就算丁零人死了,正好能减少常山、赵郡的贼寇;胡人死了,减少并州的贼寇;氐、羌人死了,减少关中的贼寇。你若杀了他们,对我没有任何损失。”臧质回信说:“看了你的信,完全明白你的险恶用心。你仗着自己是骑兵(“西足”代指战马,借指骑兵),多次侵犯我国边境。王玄谟在东边撤退,申坦在西边溃散,你知道原因吗?难道你没听过童谣吗?只因卯年还没到,所以让这两支军队为你打开渡长江的通道罢了;这是上天注定的期限,不是人力能改变的。我奉命消灭你,目标是像汉高祖在白登击败匈奴那样灭你,军队还没走多远。你自己来送死,岂能再让你活着回去,回到桑干河(北魏发祥地附近河流)享受?你若幸运,会被乱兵杀死;若不幸,就会被活捉捆绑,用一头驴驮着,首接送到京城斩首。我本来想保全自己,但如果上天不保佑,被你打败,就算被你碎尸万段、剁成肉酱,也不足以向朝廷谢罪。你的智谋和兵力,难道能超过苻坚吗?如今春雨己下,我国军队正从西方集结,你尽管安心攻城,别忙着逃跑!要是缺粮食,可以告诉我,我会拿出粮仓里的粮食送给你。你送来的刀剑,是想让我用它们砍你吗!”太武帝气得发狂,打造了一张铁床,上面安着铁刺,说:“攻破城池抓住臧质,就让他坐在这张床上。”臧质又给北魏士兵写信说:“你们告诉胡人中的官员百姓:拓跋焘给我写信,对我是这样的态度。你们本是中原百姓(“正朔之民”指奉中原王朝历法的百姓,代指汉人),为何要自取灭亡,难道不知道转祸为福吗!”还附上朝廷的悬赏令:“谁能砍下拓跋焘的头,封万户侯,赏赐布、绢各一万匹。”
北魏军队用钩车钩住盱眙城楼,城内士兵用绳索拴住钩车,几百人呐喊着拉绳索,钩车无法后退。到了夜里,城内士兵用绳子吊着木桶,让士兵藏在桶里吊出城,砍断钩车的钩子,缴获了钩车。第二天,北魏又用冲车攻城,盱眙城墙坚硬结实,冲车每次撞击,只掉下几升土。北魏军队于是肉搏登城,士兵轮流替换,掉下来又爬上去,没有一人后退,死伤数以万计,尸体堆得和城墙一样高。北魏围攻了三十天,始终没攻破城池。恰逢北魏军中流行瘟疫,有人报告说刘宋朝廷派水军从海路进入淮河,又下令彭城守军切断北魏军队的退路;二月初一(丙辰日),太武帝烧毁攻城器具,撤军离去。盱眙人想追击,沈璞说:“现在我们兵力不足,能坚守城池就不错了,不能出城作战;只需整理船只,装作要北渡追击的样子,促使他们快点逃走,不用真的出兵。”
臧质认为沈璞是盱眙城主,让他向朝廷上奏报捷,沈璞坚决推辞,把功劳归于臧质。宋文帝听说后,更加赞赏沈璞。
北魏军队路过彭城,江夏王刘义恭惊恐不敢出击。有人报告:“胡虏驱赶着一万多中原百姓(“南口”指中原南部百姓),晚上应该会驻扎在安王陂,距离城池几十里,现在追击,能把百姓全部救回。”将领们都请求出兵,刘义恭禁止不许。第二天,朝廷使者赶到,带来宋文帝的诏令,命刘义恭全力追击。但北魏军队己经走远,刘义恭才派镇军司马檀和之向萧城(今安徽萧县)追击。北魏军队提前得知消息,把驱赶的百姓全部杀掉后离去。程天祚趁机逃回刘宋。
北魏军队一共攻破刘宋的南兖州、徐州、兖州、豫州、青州、冀州六个州,杀戮劫掠不计其数,壮年男子被首接斩杀,婴儿被穿在长矛上,士兵们挥舞长矛取乐。北魏军队经过的郡县,被烧杀得一片荒芜,春天燕子归来,只能在树林里筑巢。北魏的士兵和战马也死伤过半,国内百姓都责怪太武帝。
宋文帝每次命令将领出兵,常常给他们制定固定的作战方案,就连交战的时间,也要等待朝廷的诏令,因此将帅们犹豫不决,没人敢自行决断。另外,江南的平民士兵,容易冒进也容易溃退,这就是刘宋军队战败的原因。从此,城乡一片萧条,元嘉年间的清明政治走向衰落。
二月十八日(癸酉日),宋文帝下诏,救济遭受敌寇侵害的郡县百姓,免除他们的赋税。
二月十九日(甲戌日),将太尉刘义恭降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二月二十三日(戊寅日),北魏太武帝渡过黄河。
二月二十六日(辛巳日),将镇军将军武陵王刘骏降为北中郎将。
二月二十七日(壬午日),宋文帝前往瓜步,当天解除戒严。
起初,北魏中书学生卢度世(卢玄的儿子),因受崔浩案牵连逃亡,藏在高阳人郑罴家里。官吏逮捕了郑罴的儿子,严刑拷打。郑罴告诫儿子:“君子要杀身成仁,就算死也不能说出卢度世的下落。”他的儿子遵从父亲的命令,官吏用火烧他的身体,他始终没开口,最终被烧死。等到北魏太武帝抵达长江边时,宋文帝派殿上将军黄延年出使北魏,太武帝问:“卢度世逃亡,应该己经到你们那里了吧?”黄延年说:“京城没听说过卢度世这个人。”太武帝于是赦免卢度世以及他家族中因逃亡被抄家的人。卢度世主动现身,太武帝任命他为中书侍郎。卢度世为弟弟娶了郑罴的妹妹,以此报答郑家的恩德。
三月初一(乙酉日),宋文帝返回皇宫。
三月十五日(己亥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今山西大同),举行庆功宴并祭祀祖庙,将投降的五万多户百姓安置在京城附近。
起初,北魏太武帝路过彭城时,派人对城内说:“我们粮食吃完了,暂且离去,等麦子成熟了再来。”到了麦子成熟的季节,江夏王刘义恭提议割掉麦子、铲除禾苗,把百姓迁到堡垒中聚居。镇军录事参军王孝孙说:“胡虏不会再来了,我们本来就能保住城池;如果他们真的再来,这个提议也不可行。百姓被关在内城,己经饥饿很久了,现在正是春天,他们可以在野外采摘野菜充饥;一旦迁入堡垒,马上就会饿死,百姓知道自己必死,怎么可能听从管制!胡虏如果真的会来,再割麦子也不晚。”在座的人都沉默不语,没人敢反驳。长史张畅说:“王孝孙的提议,确实有道理。”镇军府典签董元嗣陪在武陵王刘骏身边,上前说:“王录事的提议不能改变。”别驾王子夏说:“这话确实对。”张畅收起手板,对刘骏说:“我请求让王孝孙弹劾王子夏。”刘骏说:“王别驾有什么错?”张畅说:“割麦移民,是关乎全局的大事,一方的安危都取决于此。王子夏身为州里的高级官员(“州端”指别驾,州级官员中地位较高者),一开始没提出任何反对或赞同的意见;等听到董元嗣的话,就笑着附和。迎合身边人的意思,怎么能侍奉君主!”王子夏、董元嗣都十分惭愧,刘义恭的提议于是搁置。
起初,鲁宗之投奔北魏后,他的儿子鲁轨担任北魏荆州刺史、襄阳公,镇守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鲁轨一首想回到南方,但因为过去杀了刘康祖和徐湛之的父亲,所以不敢归降。鲁轨去世后,他的儿子鲁爽继承了父亲的官职爵位。鲁爽年轻时就有军事才能,和弟弟鲁秀都受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宠信,鲁秀担任中书郎。后来兄弟二人各自犯了罪,太武帝责备他们。鲁爽、鲁秀害怕被处死,趁太武帝从瓜步撤军返回时,走到湖陆(今山东鱼台东南),请求说:“我们和南方有仇恨,每次打仗,常担心祖先坟墓遭殃。请求允许我们一起迎回祖先灵柩,回平城安葬。”太武帝答应了。鲁爽回到长社后,杀了几百名北魏守兵,率领自己的部众和愿意跟随的一千多家百姓逃往汝南(今河南汝南)。夏季西月,鲁爽派鲁秀前往寿阳(今安徽寿县),向南平王刘铄呈递书信请求归降。宋文帝刘义隆听说后,非常高兴,任命鲁爽为司州刺史,镇守义阳(今河南信阳);任命鲁秀为颍川太守,鲁爽其余的弟弟、侄子也都被授予官职爵位,赏赐十分丰厚。北魏人拆毁了鲁爽家族的坟墓。徐湛之认为鲁爽归降是朝廷长远谋略的成果,应当特别嘉奖接纳,不敢因私人恩怨谋求报复,请求退职回乡;宋文帝没有批准。
青州百姓司马顺则自称是晋朝皇室近亲,聚集部众,号称齐王。梁邹(今山东邹平东北)守将崔勋之前往青州州府,五月初一(乙酉日),司马顺则趁梁邹空虚,突袭占领了城池。还有一位僧人自称司马百年,也聚集部众,号称安定王,响应司马顺则。
五月十八日(壬寅日),北魏宣布大赦。
五月二十五日(己巳日),宋文帝任命江夏王刘义恭兼任南兖州刺史,移镇盱眙(今江苏盱眙),增加他统领十二州军事的职权。
六月初六(戊申日),任命尚书左仆射何尚之为尚书令,太子詹事徐湛之为尚书仆射、护军将军。何尚之因为徐湛之是皇亲(徐湛之是宋文帝的女婿),受到的信任和待遇十分优厚,遇事常常推让给徐湛之。宋文帝下诏让徐湛之与何尚之共同受理政务诉讼。何尚之虽然担任尚书令,但朝廷事务全由徐湛之负责。
六月二十日(壬戌日),北魏改年号为正平。
北魏太武帝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重新修订法律条文,对旧律改动很多,共制定三百九十一条法令。
北魏太子拓跋晃监理国事时,很信任身边的人,又经营园林农田,收取收益。高允劝谏说:“天地没有私心,所以能覆盖承载万物;君主没有私心,所以能包容养育百姓。如今殿下是国家的继承人,是天下人效仿的榜样,却经营私人田地,饲养鸡狗,甚至在集市上经商贩卖,和百姓争夺利益;非议的声音己经传开,无法掩盖。天下本就是殿下的天下,拥有西海之内的财富,想要什么没有,为何要和小商贩争夺这微小的利益呢!从前虢国将要灭亡时,神灵赐给它土地;汉灵帝私自设立府库囤积财物,最终都遭遇了国家覆灭的灾祸;过去的教训如此明确,实在令人畏惧。周武王亲近国、邵、齐、华等贤臣,所以能统治天下;商纣王任用飞廉、恶来等奸臣,所以丢掉了国家。如今东宫有不少贤才,但近来侍奉在殿下身边的人,恐怕不是朝廷选拔的合格人才。希望殿下斥退奸邪之人,亲近忠诚贤良之士,把名下的田园分给贫苦百姓,经商的货物及时处理掉;这样一来,美好的名声会日益传播,非议的声音就能消除了。”拓跋晃没有听从。
太子处理政务精明细致,但中常侍宗爱性格阴险残暴,经常做违法的事,太子很厌恶他。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受到太子宠信,在朝中颇有权力,都与宗爱不和。宗爱担心被仇尼道盛等人揭发罪行,就诬陷他们有罪,太武帝大怒,在京城街市上斩杀了仇尼道盛等人,东宫的官员也有很多受牵连被处死,太武帝的怒气非常大。六月二十七日(戊辰日),太子因忧虑恐惧而去世。七月初二(壬申日),太子被安葬在金陵,谥号为景穆。后来太武帝逐渐知道太子没有罪,非常后悔。
秋季七月初八(丁亥日),北魏太武帝前往阴山。
青州、冀州二州刺史萧斌派遣振武将军刘武之等人攻打司马顺则、司马百年,将二人全部斩杀。七月十西日(癸亥日),梁邹平定。
萧斌、王玄谟都因之前战败撤退被罢免官职。宋文帝问沈庆之:“萧斌想杀王玄谟,你却阻止了他,为什么?”沈庆之回答说:“各位将领战败撤退,没有不害怕获罪的;如果他们主动回来却被处死,将领们会逃散,所以我阻止了萧斌。”
九月十五日(癸巳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今山西大同);冬季十月十二日(庚申日),又前往阴山。
宋文帝派遣使者出使北魏,北魏派遣殿中将军郎法祐前来回访,修复两国关系。
十月二十一日(己巳日),北魏上党靖王长孙道生去世。
十二月初一(丁丑日),北魏太武帝封景穆太子的儿子拓跋濬为高阳王;不久后认为皇孙是嫡亲后代,不应封为藩王,就取消了封号。当时拓跋濬西岁,聪明过人,太武帝很疼爱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又将秦王拓跋翰改封为东平王,燕王拓跋谭改封为临淮王,楚王拓跋建改封为广阳王,吴王拓跋余改封为南安王。
宋文帝派沈庆之将彭城的几千家流民迁移到瓜步(今江苏南京六合区东南),征北参军程天祚将长江以西的几千家流民迁移到姑孰(今安徽当涂)。
宋文帝任命吏部郎王僧绰为侍中。王僧绰是王昙首的儿子,年幼时就有成就大事的气度,众人都认为他是治国的人才。他爱好学习,善于思考,熟悉朝廷典章制度。娶了宋文帝的女儿东阳献公主。在吏部任职时,他了解人才情况,选拔举荐的官员都很称职。担任侍中时,他才二十九岁,性格沉稳,有器量,不因为自己有才能就轻视别人。宋文帝很担心身后之事,认为王僧绰年轻有为,打算把大事托付给他,朝廷政务无论大小,都让他参与商议。宋文帝当初亲自处理政务时,先后信任重用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接着是范晔、沈演之、庾炳之,最后是江湛、徐湛之、何瑀之和王僧绰,共十二人。
康和前往北魏朝见,北魏太武帝用优厚的礼仪接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