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见了——七岁那年,暴雨夜归家,母亲站在门口,手里捧着一碗热腾腾的姜汤,说:“快进来,别冻着。”
有人眼角泛红。
他记起了——父亲临行前,默默往他行囊塞进一包风干的米饭团,说:“路上吃,别饿着。”
更有人猛然抬头,望向远方。
原来他们苦修十年、拼死突破,追逐的从来不是力量本身,而是某个人,曾在寒夜里为他们留的一盏灯、温的一口饭。
这火,不传功法,不授真意,却点燃了深埋在灵魂最底层的记忆之根。
当晚,异象突生。
校园七处废弃灶台,无火自燃。
有学生抱着饭盒走近,试探性地架锅、添水、煮饭。
火不熄,饭不焦,反而香气扑鼻。
越来越多的人闻讯而来,不言不语,只是围灶而坐,分食一碗白饭。
没有比武,没有争锋,没有境界压制,却人人安心。
校方震怒,派监察组携带灵能探测仪前去查探,结果仪器全数失灵,读数归零。
一位老教授亲自到场,望着那簇簇不灭的暖火,良久无言,最终只叹了一句:
“他们传的不是功法……是一顿饭。”
消息如风暴席卷全国武道界。
有人嗤之以鼻:“荒谬!武者当以战破境,岂能沉溺凡俗情感?”
也有人若有所悟:“若武道不能护一人温饱,不能守一家灯火,那登临绝顶,又有何意义?”
而林轩,此时正立于武道大学最高楼顶,望着校园中点点灶火如星子落地,静静燃烧。
夜风拂面,他低声呢喃:“武道千年,只教人变强。可有些人……穷极一生,只是想让另一个人吃上一口热饭。”
他掌心微热,低头看去,那双环印记隐隐发光,仿佛与大地深处某种无形的脉络相连。
就在这时,他感应到一道熟悉的气息悄然掠过院墙,落向初遇的小院。
他没有回头,嘴角却轻轻扬起。
风里,似乎传来一丝极淡的米香。夜色如墨,小院寂静。
风穿过老墙缝隙,带着一丝久违的米香,轻轻拂动檐下风铃。
那声音极轻,却像是敲在人心最柔软处,唤醒沉睡多年的旧梦。
叶冰璃立于院门之前,素衣如雪,寒雾缭绕。
她没有踏入,只是静静望着院中那座由寒冰凝成的灶台——那是林轩以心火为引、冰劲为骨,亲手重塑的“初遇之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