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时元迟卿修过马术,他本想试试看有没有因病而退步,却碍于向刘厚德打探消息,便决定将这个念想先放一放。
解决大旱回了宫,有的是机会。
他从刘厚德处得知,他们建立的寨子名为黑熊寨,寨子里有数百人,他是黑熊寨大当家,方才在衙门口与百姓对吵的是三当家,而二当家则留在了寨中镇守,或是说处理寨中一切打架之外的事务。
寨子中的人基本都来自一个村落,少数是从外不断迁过来的流民,男女老少皆有。
男人们负责下山找水找粮,女人们负责打理山寨烧火做饭,老人们负责看着孩子,并寻找可以种地的山头。
众人仍延续着曾经村子里的习惯,却因旱情而更加团结。
元迟卿听了刘厚德的介绍,不由得回忆到了书中爆发的农民起义。
一路上,密林蔽日,通道陡窄而凶险,多条仅容一辆马车通行,稍有不慎便会坠落万丈悬崖,易守而难攻。
若这场大旱持久未得到解决,那这些山寨将成为一个个攻夺城池的据点。
而若非末路穷途,谁又愿意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干那九死一生的谋反之事呢?
默想间,马车缓缓停下,目的地便到了。
深山间人迹罕至,通往黑熊寨的道路为两山峭壁形成的窄缝,仅容两马并行,马车无法通过。
车夫便将两辆马车停好在外等候,其余众人在刘厚德一行人的带领下朝那间隙深处行去。
此行令人庆幸的便是元迟卿有上帝视角,原书中裴衍在被元慎派来治旱后也遇到过刘厚德一行,不过并没有这般和谐,而是兵戎相见。
原书中,工部判断地下水点位耗时过长,开凿暗渠人手不足,旱情迟迟得不到缓解,选择投奔山寇去求水求粮的流民百姓更多。
而他们与裴衍相见,是因直接出动了近一百人手,强取官粮。
在初见刘厚德几人的停顿时刻,是在向系统查询原书的剧情。
这两方不打不相识,刘厚德为人老实明理,知晓裴衍是前来做利民之事的好官,便也不再给裴衍找不痛快。
偶尔帮着抵御其他山寇的攻击。
所以,元迟卿才会这般“心大”地向裴衍要这个保证,并提出跟随刘厚德回寨中查探情况的请求。
若无法判断对方是否良善之辈,他也不敢就这般轻易地前往对方的主场。
……
黑熊寨。
众人通过了“一线天”,豁然开朗。
寨前一排由巨大木柱连成的“城墙”向半开的重木门两侧延伸,可见上方一座箭塔,此时却空无一人。
刘厚德带着剩下四人先行一步,将木门推开,而六个亲兵也在裴衍指示下上前帮忙。
寨门缓缓敞开中,却令元迟卿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
正值百日,这几百人的寨子,也太安静了。
静得……令人有些发毛。
就在寨门彻底打开那刻,他的身后陡然生起一阵寒意,习武之人的直觉令他几乎是瞬间回头。
羽箭破空,尖响紧随其后,正对他的背心直直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