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朱标等人,就满脸的难以置信了。
一门两国公!
这可是从未有过的先例啊。
因为朱元璋对爵位把控严格,如今甚至在削弱勋贵的地位,不停地收回权力。
可以封朱闲一个国公之位,已经实属难得,何况是一门两国公!
这尤其给蓝玉带来巨大的冲击感。
他知道朱闲功绩甚伟,但是毕竟岁数在这摆着呢,如此年轻,如果给他的封赏太高,其他老牌勋贵们岂不会有非议?
所以在蓝玉的设想中,朱元璋权衡利弊以后,最多就是封朱闲侯爵之位。
侯爵,和自己一个水平,但是其年轻有为却是强过自己很多。
毕竟自己可是费尽千辛万苦,戎马半生,拿一身军伤才换来这侯爵之位的。
朱闲呢,如今还不到二十岁啊!
一个十几岁的双公爵!
此等成就,他实在是无话可说,在朱闲面前,自己这大半生的征战生涯,好像都成了个笑话似的。
变得不值一提!
索性就别拿出来丢人了!
就连徐达,在震撼过后,也不禁开始犹豫起来。
他原本就是国公,心里当然很清楚,其实每个被封的国公,不光是因为自己本人功劳颇大,更主要的是,每个人身后都代表着一支队伍。
比如李善长,就代表着淮西勋贵集团,封他为国公,也是安抚一众淮西勋贵。
像自己等武将,那每一个都曾统领千军,军中遍布门生故吏,属于朱元璋的核心老班底。
封赏为国公,可安国本!
和这些老勋贵们相比,一个出身平庸的少年,被朱元璋封为双国公,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