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唐之最强皇太孙 > 第2291章 权力的大门(第1页)

第2291章 权力的大门(第1页)

当初李象已经告诉过他们了,权力的大门儿还有一个缝儿,你们要是能够抓住机会从这个缝儿里进来的话,那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皆大欢喜,我们将来也会委托一部分人替我们统治这里,毕竟我们的官员在当地是寸步难行的。

与其因为统治的问题,让我们和当地老百姓产生对立,远不如委派一批官员过来,这批官员应该能够对我们的事办得很好。当然你们是不是委派官员的人选之一,这就得看你们的表现了。

暴雨初歇,终南山雾气弥漫,文明殿的青铜巨门在晨光中泛着冷铁般的光泽。昨夜一场生死逃亡如梦魇般刻入七卿骨髓,可他们没有倒下,反而踏着泥泞与血痕,一步步走回长安城门。此刻,太极宫内烛火未熄,诏书墨迹犹温,而天下已悄然震动。

杜荷立于朱雀门外,望着东方渐白的天际,手中紧握那封黄绢遗书??太子李昭的泣血之语仍在耳边回荡:“吾宁负骂名,不忍见大唐再陷分裂。”可正是这份“不忍”,几乎成了毁灭新政的导火索。他闭目良久,终是将信收入袖中,低声道:“陛下不是不忠于先帝,而是被恐惧蒙蔽了心眼。如今真相大白,火种尚存,我们该做的,不是清算,而是重建信任。”

苏烈披甲佩刀,站在宫墙阴影下冷笑:“信任?赵德全临刑前还高呼‘老奴一生为李家流血,反落得千刀万剐’,李崇义至死不肯招供,咬舌自尽。他们背后之人,怕还不止一个两个。你以为一封诏书就能平息暗流?”

“我知道。”杜荷睁开眼,目光如炬,“所以这一局,不能只靠雷霆手段。我们要让百姓亲眼看见真相,亲耳听见声音,亲手点燃属于他们的灯。”

话音未落,阿依古丽疾步而来,发髻微乱,眼中却燃着火焰:“工部已按你吩咐,将文明殿机关图、伪造诏书拓本、工匠口供及赵德全密信残片全部誊抄百份,今晨已由驿马快骑送往各道治所。同时,《长安日报》头版刊发长文《谁想熄灭火种》,全文引用先帝遗训、辅政约法条款,并附七卿联名血书:‘若有背誓者,天地共弃’!”

崔明远抚须轻叹:“此举虽壮烈,却也危险。若地方豪强借机生事,称我等挟持太子、矫诏清君侧……届时兵戈四起,岂非正中敌下怀?”

“那就让他们试试。”李道宗冷声开口,手中拄着一柄乌铁杖,那是昨夜从文明殿密道取出的先帝遗物之一,“这十年来,均田令使万家有地,科举制令寒门登堂,言路台日收奏章三百余封,连岭南村妇都能写信骂刺史贪污。你说,谁敢公然反对?谁又能推翻这民心所向?”

魏元礼颤巍巍点头:“不错。前日我收到岭南道一封民书,是一位盲眼老妪托人代笔写的。她说:‘我家三代佃农,如今孙子考上了医学院,能给全村看病。若有人要废科举,我就拄拐去终南山告御状。’”

众人默然片刻,忽而齐声一笑。

阿史那社尔忽然抬头:“但有一事仍不可解??金山以北的骑兵集结,真是颉利余部?西域商队资助的背后,究竟是何势力?据安思远最新急报,那支兵马并未进攻河套,反而在漠南突然解散,踪迹全无。”

杜荷眉头紧锁:“此乃疑兵之计无疑。但他们为何不惜动用旧突厥旗号,只为牵制我等?除非……有人希望我们在混乱中消失,好趁机掌控中枢。”

“或者,”阿依古丽缓缓道,“他们在等一个人。”

“谁?”

“一个能在新政崩塌后迅速接管朝局的人。”她目光扫过众人,“赵德全死了,李崇义伏诛,但朝中仍有三十六位六品以上官员主动供认曾收受内廷贿赂,其中竟包括两位尚书省侍郎、三位御史台监察御史。他们说,每月初七,皆有人匿名送金帛于府邸侧门,从未露面。而联络暗语,竟是‘火尽灯灭’四字。”

殿内骤然寂静。

苏烈猛然醒悟:“这不是单纯的权力斗争……这是有组织、有预谋的长期渗透!他们早已布下棋子,只待七卿一亡,便群起而动,一举颠覆新政体系!”

“所以,”杜荷沉声道,“我们必须追根溯源。查清这些受贿官员的资金流向,彻查所有与西域商队有过往来的关市记录,调阅近五年进出长安的胡商名录。我要知道,是谁在幕后操控这一切。”

就在此时,一名年轻宦官匆匆奔来,跪地呈上一封密函:“启禀诸位大人,京兆尹刚刚截获一名可疑胡商,此人欲连夜出城,随身携带一枚刻有波斯文的铜牌,背面印着一只双头鹰图案。他自称来自萨珊故地,奉主使之命前来‘迎取圣火归西’。”

“圣火?”阿依古丽瞳孔一缩,“难道……他们把文明殿的火种,当成了某种象征?”

杜荷接过铜牌细看,脸色渐渐凝重:“双头鹰,是拜占庭帝国皇室徽记。而‘圣火’一词,在波斯祆教中有特殊含义??他们相信,真正的王者必须守护不灭之火。若我猜得不错,这不只是商业渗透,而是一场跨洲际的政治阴谋。有人想借大唐内乱,引外势干涉,最终让整个东亚秩序重回贵族世袭、神权统治的老路!”

李道宗怒极反笑:“好啊,中原刚走出战乱,百姓才过上几年安稳日子,就有远方豺狼嗅到血腥,妄图染指我华夏根基!”

“那我们就让他们看看,”崔明远缓缓起身,白发在晨风中飘扬,“什么叫‘薪尽火传’。”

五日后,长安城南市设立“新政真相坛”,七卿轮流登台讲演。杜荷手持《辅政约法》原本,当众宣读第七条:“凡议国政,无论贵贱,皆可直言。压制言论者,视同叛国。”随后展出文明殿毒机关模型、伪造诏书原件、赵德全密信残片,并邀请被救工匠现场演示水银流向篡改过程。

万人围观,鸦雀无声。

一位老农颤声问道:“大人,你说这火种是百姓的声音……那我们现在说话,也算护火吗?”

杜荷含泪点头:“算!每一个敢说真话的人,都是执灯者。”

消息传开,各地纷纷响应。扬州学子集资刻印《守火录》,洛阳商会自发成立“民间监察会”,就连吐蕃遣唐使团也上书请求派遣青年入文明书院学习新政制度。更有数百名女子联名请愿,要求开放更高阶医学课程,称“我们也要成为执刀救人之人”。

然而,风暴并未结束。

一个月后,安思远自陇右再传急报:一名自称“火之子”的神秘人物出现在河西走廊,聚集流民数千,宣称“真命天子将从西方归来,携圣火重燃天下”。其旗帜绘有燃烧的凤凰,口号竟是“破旧立新,唯火永恒”!

苏烈怒不可遏:“这是盗用我们的理念!分明是要制造混乱,让人误以为新政鼓动叛乱!”

“不,”杜荷却摇头,“此人未必全是敌人。他用的是我们的语言,说明他也曾受新政影响。或许,他是迷失方向的理想主义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