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锅中的汤不断变化,颜色由清转暖,气味由淡转浓,最终凝聚成一种无法言喻的芬芳??那是千万种遗憾、悔恨、爱与克制共同熬煮出的味道。
小薪静静站在一旁,直到最后一个排队者完成献祭。她走上前,从脚踝解下一串由碎瓷片串成的铃铛,轻轻放入锅中。
那是她作为“火之子”的信物,象征她从此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铃铛沉底,发出一声极轻的“叮”。
整口灶猛然震动,锅中汤面升起一道螺旋状气流,直冲云霄。气流中浮现出一行由光构成的文字,横贯天际,全球可见:
【今日之餐,名为“偿还”。】
【愿所有饿过的人,都被记得。】
【愿所有忍着不吃的人,终得温饱。】
随即,汤水分作亿万光点,随风飘散,落入每一座共燃林灶台,每一口赎味灶,甚至每一个普通人家的厨房。凡是接住光点的灶,都会自动煮出一碗相同的汤??不多不少,刚好一口。
人们喝了。
有人笑,有人哭,有人跪地不起,有人拨通多年未联系的电话,只说一句:“妈,我想回家吃饭。”
这一天,被称为“共食日”。
联合国饮食伦理委员会宣布永久废除“饥饿羞耻”概念,将其定为反人类罪;快餐连锁店集体转型为“记忆餐厅”,菜单上每道菜都附带一段真实故事;监狱开始用“互饿礼”代替心理辅导,再犯率下降百分之八十九。
而在一切喧嚣之外,林秀英独自坐在灶前,望着熄灭的火焰。
她知道,这场仪式结束了,但真正的挑战才刚开始。
因为火不会灭,正如饥饿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不再是肉体的空虚,而是心灵的追问:
我是否还记得,那一顿本该属于别人,却被我吃下的饭?
夜幕降临,山村恢复宁静。
小薪走过来,轻声问:“你还疼吗?”
林秀英笑了笑:“疼。但这种疼,让人踏实。”
远处,一颗新星悄然划过天际,坠落在共燃林深处。次日清晨,那里长出第八朵花??黑色花瓣,边缘泛着暗红光泽,科学家命名为“责任之花”。它的种子尚未飘散,但已有预兆:某些赎味灶开始自动迁移,朝着战争前线、难民营、孤寡老人院的方向移动。
林秀英站在门口,望着远方。
她知道,下一顿饭,会更难吃。
但也,更值得做。
她轻声说:
“明天,我还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