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布
很少有小孩愿意听自己父母的爱情故事,可如果他们之间有矛盾的话,你又不能不管。
乔伊推着谢世子的轮椅过桥,虽然颠簸了一些,可也确实没啥大难度,她为自己的庸人自扰有些难为情。
然后忽然被谢世子这一句话又让她不吐不快。
“您知道,女人生完孩子之后,首先身体里的很多东西被孩子吸收了去,她会很不舒服,如果不注意进补有可能会得各种病,要是进补过了很可能会发胖,就算保养的很好,依然会有一些不同与少女的变化,而身体上的不适,会造成她思想上的变化,比如不自信啦,更多愁善感等等。”
“因为以前众人都会关注她,心疼她,特别是怀孕时候的备受关照,等生完了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到孩子身上,只有孩子哪里不好的时候会记上她,甚至可能生的是个女儿,然后她在婆家都没人管她,人人嫌弃她。”
“除了亲爹亲妈,婆婆公公相公都是要求你这样,要求你那样,谁真心心疼你呀?”
谢世子从来没听人这么说过,而且好像他也是乔伊话里那种糟糕的相公。
“你为什么想和离?”乔伊这才问他。
谢世子已经说不出口了,虽然他之前也明白,就是因为他提和离,蕊郡主才会与他反目,他一直觉得自己错了,却也怪蕊郡主心狠手辣。
可大概乔伊也是女的,她好像是站在蕊郡主一边的,他这时候在细说下去,女儿是不是会对他有不好的看法呢?
对女儿,他肯定是亏欠的,虽然他也有许多不得已,可没有抚养她长大,给她哪怕是安全的童年,他都在女儿面前攒不起脾气来。
“就那,布店,你看买哪种布好些?”谢世子转移话题道。
乔伊撇撇嘴,难怪他不回谢家,管亲爹叫谢晋云还跟媳妇闹和离,人际关系太差了吧!
乔伊吐吐舌头,随手摸了摸,这些布都是绸缎、纱
绢,做春服夏衣都是很好的材料,可是床上用品嘛,也不是不可以,就是太奢侈了,而且还不够牢固。
“掌柜的,有棉布没有?我要做被褥用的。”乔伊收敛了一下身上的气势,俏生生的问道。
谢世子忍不住捂脸笑,他家老闺女是先帝朝昭和二十二年秋天生的,到今年秋天整二十岁了,反正她像她母亲稍微矮小些,可这年纪别人早就是两三个孩子的娘,她装起小姑娘来,好似真就十四五岁。
“掌柜的,这价格也太贵了吧!”乔伊吐舌,棉布倒是质量不错,跟李家庄出产的一模一样,只是价格多了个零,吓死她了。
只听掌柜的道:“这棉布我本来是不打算卖的,留着给我闺女出嫁当嫁妆也不错。这可是江关县主亲手纺的棉布,这价格你都是捡到宝了。”
我会纺棉布,我怎么不知道呢?乔伊一脸的懵逼,那模样又成功逗乐了她爹,谢世子笑的发出嘶哑的“鹅、鹅、鹅”的叫声,形象都丢光了。
“诶呦,江关县主有什么好的,据说她都被绑架了,她纺的布居然卖那么贵,我才不要呢,你给我换一
匹别人纺的棉布来!”乔伊的匪气又上来,她道。
掌柜的尴尬了,哪里有什么别人纺的棉布,棉布都是一个样子的。
旁人大概是也听见他们这边说的话了,于是来凑热闹,“唉,你们还不知道吧!绑架县主的贼人已经被抓住了,就在咱们白水!贼人带着县主一路从江关县过来,县主自己跑了,那三个贼人找县主的功夫,冲撞了上京的钦差——熊世子。”
“熊什么世子?”
“这也不知道,大堰头一份的熊家,熊将军的熊家,熊侯爷的嫡子,这熊世子可不一般呀!三两下就把贼人看穿,给抓到了我们县衙,咱们县老爷你们也是知道的,那也是青天大老爷呀,两个人连夜一审,事情就查的差不多了。今儿个熊世子就带着贼人往上京去了,施爷、童爷领着两队人一路护送出去。”
那说事的大叔表情得意,想必这些还不是事情的全部,他还知道什么内幕。
“大叔,您也是衙门里的老爷吧,这些事可不是一般人能知道的!?”乔伊恭维道。
那大叔果然很高兴,他其实就是县衙里的杂役,负责照顾县衙捕快的日常生活和采买等,他正是来替人取预定的布料的。
“哈哈,小姑娘人长得乖巧可爱,嘴巴也这么甜,真是个好孩子。”他一看和小姑娘在一起是谢先生,谢先生是与奚辰维奚大人住一起的,平时衙门里的人跟两人都熟络。
“哟,是谢先生。可能这几天施爷就不能过去看望您了。原来早上熊世子带人回上京是一个诱局。果然半路又来了一批贼人,这些人想要杀了那三个贼人灭口,施爷和童爷都受了重伤,目前衙门都请了军户所的人来帮忙看管。城门口也加强了防护,只准许人出城,不准许进城。”
“这消息还没传开,我先替施爷跟你抱歉则个!”
这杂役也是挺能说的,完了还替乔伊讲价,“老布,你可别胡邹邹,县主能自己纺布?县主没当县主之前也是大商户,更是定远侯府的门人,是我们施爷的座上宾,那是女财神似的人物,分分钟谈的都是几百两银子的大买卖。”
乔伊只能低头忍住笑,毕竟人家是好意,其实她哪有做那么大的买卖,明明都是五文钱五文钱的赚。
于是叫老布的布店老布最后按原价卖了那批棉布给乔伊,因为这真是最后一匹了所以没有摆出来,棉布也确实是李家庄出品,织的很细腻,价格比南边来的要贵一些。
老布还说:“县主这棉布是真好卖,关键是结实还保暖,看着就和顺。”
乔伊得意洋洋的抱着棉布仰着脸,可不是嘛,从李家庄种植棉花头一年开始他们就纺布,前两年的都只能自己庄里自己用着,是她跑到肃州、跑到西昌、跑到江东,跑了半个大堰研究改进了织布机、染色、印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