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重生从1993开始 > 第一三五一章 拦路虎(第2页)

第一三五一章 拦路虎(第2页)

众人屏息靠近。

墙面开始泛起微光,如同水波荡漾。紧接着,一行行字迹凭空浮现,墨色深浅不一,像是不同年代的手写体拼接而成:

>“致吾妻:我每日默背你的名字三百遍,怕忘了你的眼睛。”

>“给儿子:你说想学钢琴,爸没能给你买。如今我在天上听见了。”

>“我不后悔说过真话,只悔未能牵你最后一程。”

每写完一句,空气中便响起一声极轻的叹息,仿佛有人终于卸下了千斤重担。

一名随行的心理学家当场落泪:“这不是超自然现象……这是集体潜意识的释放。这些话,他们生前都想说,却永远没能说出口。”

三天后,该项目正式向全球开放申请。短短一个月内,超过十一万条“沉默之声”被激活。其中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遗愿。他在去世前留下手写笔记:“我想让全世界听听1937年的哭声。”家人将其接入系统后,十二月十三日凌晨,南京城墙沿线所有公共音响设备自动播放一段长达八分钟的音频??没有配乐,没有解说,只有风声、断瓦坠地声、婴儿啼哭声,以及一声声用吴语、江淮官话和南京土话呼喊亲人的声音。播放结束时,整座城市陷入静默,随后自发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唐俊没有去南京,而是去了云南怒江。那里有个傈僳族村落,全村仅剩七位老人会唱古老的“摆时”调。年轻人早已外出打工,民歌濒临失传。他带着手摇录音机走进村中祠堂,请老人们一首首唱给他听。

“你们为什么要记这些老调子?”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问他。

“因为以后的孩子还能听见。”他说。

老人笑了:“可他们听不懂。”

“但他们能感受到。”唐俊轻轻摇动发电机,“就像风吹过山谷,你不明白风说了什么,但你知道它来了。”

那一夜,全村围坐在火塘边,歌声如溪流般流淌。当最后一曲终了,唐俊正准备收起机器,却发现录音带仍在转动??明明他已经松开了手柄。

他低头看去,只见胶带表面浮现出细微的波纹,像是某种生物在呼吸。片刻后,录音机自动倒带,重新播放刚才的歌曲。但这一次,声音变了:依旧是“摆时”调的旋律,歌词却变成了七十多年前一位少女写给远征军恋人的私语:

>“阿哥,你说打赢了就回来娶我。

>我等了三年,头发白了,寨子塌了,

>可我还是每天梳头,穿红衣裳,

>因为你说,最喜欢我看你时笑的样子。”

没有人教过这首歌,史料中也无记载。可它就这样出现了,带着泥土的气息与泪水的咸涩。

唐俊知道,这是“共忆网络”在代偿??它不仅保存记忆,更在延续文化血脉,让那些即将湮灭的语言、音乐、仪式,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归途中,他接到阿依古丽的电话:“西伯利亚晶体频率变了。它开始输出一种复合波形,结构类似人类DNA双螺旋。我们初步分析,它可能在尝试构建某种‘声学生命模板’。”

“生命?”唐俊望着车窗外飞逝的群山。

“是的。而且……最近三个月,全球新生儿啼哭频谱出现一致性偏移,集中在432Hz附近。医学界尚无结论,但我们怀疑,这些孩子天生具备更强的共振感知能力。”

唐俊沉默良久,轻声问:“你相信轮回吗?”

“我不确定。”她说,“但我相信,有些声音一旦响起,就不会真正停止。”

他挂掉电话,望向远方。夕阳正沉入山脊,余晖染红整片天空。一辆破旧客车驶过,车顶绑着台老式喇叭,正放着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歌声断断续续,却被风吹得很远。

他忽然想起童年巷口的风铃。

那时他总以为,声音消散了,就等于不存在了。如今才懂,**所有被真诚倾听过的声音,都会在宇宙的某个角落继续振动,等待合适的时机再次醒来**。

两年后,唐俊出版了一本名为《听》的小书。全书无一字提及科技、理论或系统,通篇都是普通人讲述的故事:一位母亲在女儿婚礼上听到亡夫轻声说“我为你骄傲”;一名退伍老兵在老兵纪念日听见战友齐唱军歌;一个失去宠物的女孩清晨发现窗台上留着爪印形状的霜花,伴随一声猫叫回响耳畔……

书末附有一句话:

>“我们以为自己在记录声音,其实是声音在选择记住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