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三十多只纸船整齐排列在桌上,像一支即将启航的舰队。
袁婉青拿出手机,拍下这一幕,发到了“心灵花园”公众号。配文只有短短一句:
**“语言或许会结冰,但心意总会漂流。”**
不到两小时,推文阅读量突破五万。评论区迅速被各地教师、家长和心理学工作者刷屏:
>“我们山区小学也想要这样的项目。”
>“我在新疆支教,能否加入通信联盟?”
>“我是心理医生,愿无偿提供专业支持。”
更有数十位匿名用户留言:
>“我小时候要是遇到袁老师,也许就不会割腕了。”
>“我现在三十岁,刚确诊抑郁症。看到这些信,我觉得我不是怪物。”
>“我想重新给我儿子写一封信。十年前我没敢说出口的‘对不起’,现在我想试试。”
深夜,袁婉青伏案修改《未完成的信》的手稿。写到林小雨父亲那段时,她停下笔,望向窗外。雪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纷纷扬扬,覆盖了整个城市。
她想起白天苏苗的画??那只从火焰中飞出的鸟。她忽然明白,所谓治愈,并非抹去伤痕,而是让人学会带着伤痕继续飞翔。
她翻出录音笔,按下播放键,里面传来一段她几个月前录下的音频:王朵朵第一次在团体课上朗读自己写的诗。
>“我梦见妈妈走了,
>天空变成灰色。
>我躲在柜子里,
>数心跳的声音。
>直到有一天,
>老师打开柜门,
>说:‘你可以出来了,
>黑暗不是你的错。’”
她听着听着,泪水无声滑落。
凌晨两点,她终于合上电脑。临睡前,她打开微信,在朋友圈发了一张照片:桌上摆满纸船,灯光柔和,每一只船头都画着一颗星星。
文字写道:
**“这个世界有很多门关上了,但总有一些窗,是为我们留着光的。
感谢所有仍在写信的人??你们不是弱者,
你们是敢于直面深渊,却依然相信回音的存在的人。”**
雪仍在下,但她已不再觉得寒冷。
她知道,春天不会迟到。
就像那些未曾抵达的信,终将在某个清晨,轻轻叩响另一颗心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