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我父刘玄德 > 第653章 宛城豪强(第2页)

第653章 宛城豪强(第2页)

曹操如今要在南阳大战,想要攻破襄阳,然后长驱直入,南下饮马长江,就必须要得到这些豪强们的支持。

最起码也得让他们出兵出粮,否则留着这些兵马在宛城这等要隘重地,如何能让人放心得了?

果然,在曹操将请求说出口后,在场的一众豪强头子都变得沉默了起来。

曹操早有准备,也不生气,只是冲着身边一人使了个眼色。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之前的荆州治中邓义。

在刘表决心北上投奔曹操后,他便跟着刘表一起离开了襄阳,前往了雒阳。

曹操早在出兵之前,就已经说服了邓义支持自己,而在曹操南下南阳之时,邓义早就已经返回了宛城邓氏族中,提前为曹操做好了准备。

果然,下一刻,邓义就主动开口道:“大将军言重了,我邓氏世受汉恩,岂敢不为王前驱?宛城虽经历战火,然托大将军之福,如今数岁,皆风调雨顺,刀兵入库,各家各族也都颇有积蓄,正该此时报效好听。”

邓义这话一出,在座的各个家族俱是又惊又怒。

这些人也不是傻子,各个都老奸巨猾,哪里听不出邓义这是在给曹操做筏子,一个个在心中暗自惊疑不定,难道邓氏真就彻底投靠曹操了?

不等他们想出结果,邓义已经先一步摊牌了:“我邓氏愿出稻米五千斛,小麦五千斛,粟一万两千斛,大豆八千斛。除此以外,再助战弩兵六百人,部曲一千四百人,唯愿王师旗开得胜。”

在场豪强们俱是大为震动,不可思议的目光纷纷投向邓义。要不是有曹操在场,恐怕都已经有人想要怒吼着询问邓义是不是疯了。

这两万多石的粮食,两千人的部曲,这几乎是要把邓家的家底都给掏空了啊。

他们倒不是替邓家心疼,而是恼恨自家受到的牵连。

邓家如此行事,几乎破家相助,宗家、阴家等家族,即便有所保留,但也没法差的太远了吧?

别的不说,哪怕就是出邓家一半,乃至三分之一的家底,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笔极重的负担。

只是,有心拒绝的众人,在看见对邓义大加赞赏的曹操,以及堂外领着一众虎贲的典韦时,心中的怒意情不自禁的就消退了大半。

无奈之下,情势比人强,众人只能做出让步。

宗氏等家族所出虽然不如邓氏之丰厚,却也是拿出了血本。光宗氏一家,就拿出来了一万五千斛粮食以及一千二百部曲,直把宗氏族长宗帅痛的面色铁青。

其他诸家也俱是如此,十多家南阳豪强一松口,曹操就一口气募集了七八万石粮食。

这些粮食本来就在南阳,而且还是水路交通枢纽宛城、新野、众安等县,几乎没有什么运输成本。想要从雒阳运送这个数量的粮食到宛城,最少得需要三十万石以上。这其中一来一去,多出来的二十余万石粮食,就足够供养南阳所有兵马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

得到了满意的收获之后,曹操流露出了自得的笑意。

不过旋即,曹操就开始安抚起这些豪强来,抚掌而笑道:“诸公赤心报国之意,操已尽知。然朝廷亦不负忠良之士!今日诸位所献钱粮兵马,皆录于功簿,铭于肺腑。但使此番南征,诸位尽心竭力,助王师克竟全功……”

他忽的敛容按剑,目光如电扫视堂下:“待他日奏凯还朝,吾必当亲呈天子,为诸君请功!届时封侯赐爵,不过等闲;高官厚禄,岂足道哉?他日汉室再兴,天子行叙功之劳,便是那云台画像,丹青留名,亦非难事!”

言至此处,他忽向北方拱手:“当今圣上明鉴万里,最是仁厚。但凡有功之臣,必不相负。南阳乃是世祖帝乡,昔年王莽乱政,光武中兴,云台二十八将何等风光!”

他目光灼灼逼视邓义:“邓公乃高密侯嫡脉,自当以光耀门楣,必能重现祖上荣光。”

又转向宗承,声若金石:“宗将军部曲皆虎狼之师,若得立下不世之功,他日史笔如铁,必当大书特书:‘南阳宗氏,国之干城’!”

堂中烛火被他慷慨之声震得摇曳不定,诸豪强但见曹操须发皆张,一股王霸之气充塞梁宇,竟都不自觉屏住了呼吸。眼前也情不自禁的生起了些许的画面,被曹操所描绘的美好景象所动容。

**

安抚完宗帅等人之后,曹操感到有些疲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