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兰舟掀帘而出,手中短剑一闪,已割破对方咽喉。那人倒地前,她看清了他的脸??竟是当年慈航庵焚毁之夜失踪的小沙弥!
“你也成了玄真的傀儡?”她冷声质问,却只换来一阵癫狂笑声:“师父说得对……只要点燃赤莲之火,就能唤醒所有沉睡的灵魂……姐姐与妹妹,终究只能活一个……”
话音未落,他七窍流血,当场毙命。
沈兰舟面色铁青。她终于明白,玄真不仅想制造第二个“朱允?”,更要挑起她与朱莲之间的对立!唯有姐妹相残,才能彻底打破陈妃设下的封印平衡,释放真正的远古怨灵!
她当机立断,命人焚烧尸体,封锁消息,并派快马回京传令:严禁朱莲离开皇宫半步,任何人求见皆须经陆炳亲自查验身份;同时重启坤宁宫地窖外围的七星镇魂阵,以防邪力渗透。
数日后,她抵达抚顺大营。李成梁迎出十里,满脸愧疚:“末将无能,未能及时察觉奸细。那术士已在军中宣讲‘建文正朔’月余,不少边军将领心生动摇……”
“不必自责。”沈兰舟沉声道,“他们动摇的不是忠诚,而是信念。当一个王朝历经动荡,百姓便会渴望另一种可能。我们需要做的,不是镇压质疑,而是给出答案。”
她随即下令召集全军将士,于校场举行祭天大典。
那一日,风雪初歇,苍穹如洗。沈兰舟身穿亲王礼服,头戴九旒冠,立于高台之上。身后供奉着宣宗御像、陈妃灵位,以及那份曾引发滔天波澜的遗诏原件。
她朗声道:“尔等可知,十五年前壬戌宫变,为何坤宁宫大火冲天?因有人不愿让真相现世!为何双女共治之诏迟迟不出?因有人惧怕女子也能执掌乾坤!今日有人自称‘建文后人’,手持残圭,妄图以虚妄之说乱我社稷??可他敢当众滴血认亲吗?敢面对祖宗牌位起誓吗?敢接受钦天监、礼部、太医院三方勘验吗?”
台下寂静无声。
她继续道:“我沈兰舟,乃宣宗皇帝亲女,陈妃所出,血统可验,身世可查。我妹朱莲,与我同胎而生,赤痕为证,稳婆具名。我们的存在,不是阴谋,而是先帝深思熟虑的安排!若你们心中仍有疑虑,今日便可上前查验!若有谁能证明自己才是真凤临凡,我愿当场退位,归隐山林!”
话音落下,无人应答。
片刻后,一名老校尉颤巍巍走出队列,跪地痛哭:“公主……小人曾听信谗言,差点随那术士叛逃……可今日听您一言,方知自己糊涂!大明需要的不是旧梦重温,而是眼前这片实实在在的太平啊!”
众人纷纷跪倒,齐呼万岁。
沈兰舟含泪扶起老卒,转身下令:“捉拿妖言惑众者,押赴京师交由大理寺审理。其余受蒙蔽者,一律免罪。”
当晚,她在军帐中收到陆炳飞鸽传书:玄真曾在京城暗市购买大量“阴骨粉”与“魂灯油”,并试图潜入皇陵区,疑似欲借助十三陵地脉之力召唤亡魂大军。
她握信的手微微发抖。
此人竟想开启“阴兵借道”之局!一旦成功,百万战死将士怨气汇聚,必将引发天地异变!
她立刻修书一封,命快马送往武当山,请玄微子携《太乙驱邪录》赶赴京师主持大局;另遣密使联络戚继光,令其率东南水师严密监控沿海,防止倭寇与叛党勾结趁火打劫。
herself则决定提前返京。
归途中,她在一处驿站歇脚。深夜,忽闻院中银铃轻响??三声短促,正是朱莲约定的危急信号!
她浑身一凛,急忙展开随身携带的感应铜镜。镜面原本清澈,此刻竟浮现出朱莲的脸庞,苍白如纸,双眼紧闭,口中喃喃重复着一句话:“……钥匙错了……地窖不能开……他们会出来的……”
紧接着,镜中断裂,化作一片血雾。
沈兰舟猛地摔镜而起,厉喝:“备马!全速回京!”
与此同时,紫禁城深处,坤宁宫废墟之下。
一道幽蓝火焰悄然燃起,照亮了玄铁封门上的符咒。符文正在一点点剥落,如同枯叶凋零。门前,站着一个披着斗篷的身影,手中捧着一块晶莹剔透的晶石??正是传说中的“天枢髓”。
他低声吟诵:“北斗第七星,降世为人形;血脉为引,魂归紫宸……今我以真凰之血,启地钥之门??”
话音未落,地下传来阵阵轰鸣,仿佛万千冤魂正在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