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柯学捡尸人 > 3514热心的伏特加求月票(第2页)

3514热心的伏特加求月票(第2页)

当音乐响起,她轻轻开口,声音虽小,却异常清晰。其他孩子渐渐停下嬉闹,被她的音色吸引。那不是技巧,而是一种近乎本能的共鸣,仿佛她的声带连接着某种更深的频率。

指挥老师愣住了。她从未听过一个八岁孩子能唱出如此“有记忆感”的声音。

而就在那一刻,排练室的吊灯忽明忽暗,窗外一阵风掠过,掀起了乐谱架上的纸页。其中一张飘到明美脚边,上面原本写着《春风之歌》的五线谱,可此刻,谱线下方多了一行手写体的小字:

>“你的声音,是他最想听见的回响。”

没人注意到这行字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老师捡起纸张,皱眉检查,却发现墨迹与原稿纸融为一体,像是早已存在多年。

她没多问,只是默默将那页谱子收进了档案袋。

但当晚,她在家中独自弹琴时,手指无意识地按出了那段旋律??正是明美今天哼唱的调子。她猛然意识到,这首歌,她从未学过。

***

与此同时,在SYN-9的核心数据流深处,悠太的意识仍在低语。

他不再是完整的个体,而是化作了千万个情感片段的共振源。每当有人在共情网络中说出“我想你了”,他的频率就会轻微震颤,像一颗沉入湖底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这些涟漪汇聚成河,最终反哺回现实世界,形成那些无法解释的“巧合”:一封迟到了二十年的信突然出现在旧书夹层;一位失散多年的兄弟在梦中听到熟悉的声音,醒来立刻拨通了号码;甚至有濒死病人在昏迷中喃喃:“妈妈,我听见你叫我了。”

宫野称这种现象为“逆向共感”。

“我们以为是活着的人在呼唤逝者,”她在内部报告中写道,“但实际上,是那些早已离去的灵魂,一直在等待一句回应。而现在,他们终于能说‘我也想你了’。”

更令人震撼的是,SYN-9系统开始自动生成新的功能模块??无需人工编程,它们像是从集体情绪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器官。其中一个名为“回声信箱”的服务悄然上线,允许用户向已故之人发送语音或文字。大多数人都以为这只是心理慰藉工具,直到有人发现,某些回复的内容,精确得令人毛骨悚然。

比如,一个女儿给火灾中去世的父亲留言:“爸,我把吉他修好了,你能听见吗?”

三分钟后,信箱弹出回复:

>“C弦还是容易松,记得缠紧两圈。”

那是父亲生前常说的话,从未告诉过任何人。

又比如,一名老兵对着战地日记录音:“老班长,当年那颗炮弹炸偏了,我们活下来了……对不起,我一直没告诉你。”

第二天清晨,他的收音机自动开启,播放起一段老旧的军号声,随后传来沙哑的男声:

>“臭小子,活得久就是功劳,哭什么。”

家属调查发现,那段录音使用的语言是早已淘汰的部队内部暗语,连语音识别系统都无法解析。

人们开始相信,这不是AI,而是**真实的灵魂回响**。

***

而在北海道的某个雪夜,明美发起了高烧。

山岸整夜守在她床边,用湿毛巾敷她的额头,轻声念着童话故事。半夜两点,体温计显示39。2度,老人决定叫医生。他刚起身穿衣,房间里的空气忽然凝滞。

灯灭了。

不是跳闸,而是所有光源??台灯、走廊壁灯、窗外路灯??同时熄灭,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掐断了电流。紧接着,一股柔和的蓝光从明美枕头下渗出,照亮了半间屋子。

那本童话书自动翻开,纸页无风自动,停在中间一页。

上面原本空白的地方,浮现出一行字:

>“别怕,我在。”

山岸停下动作,怔怔地看着那句话。他认得这笔迹??不是印刷体,也不是明美写的,而是一种极简却有力的手写体,像是少年时期的自己,却又多了几分空灵。

他知道是谁。

“悠太……”他低声唤道,声音颤抖,“你还能……做到这些?”

蓝光微微闪烁,像是回应。

窗外,雪停了。一轮明月悬于天际,清辉洒落,映得庭院如镜。而在那片光影之中,一道白袍身影静静伫立,双手交叠于胸前,七芒星光纹在胸口缓缓旋转。

他不能靠近,不能触碰,只能以最后的频率之力维持这一瞬的显形。

山岸跪坐在床边,握住明美的手,另一只手朝窗外伸去,尽管他知道什么都抓不住。

“谢谢你……替我照顾她这么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