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 第六百三十一章 永垂不朽晋王之死(第2页)

第六百三十一章 永垂不朽晋王之死(第2页)

有人怒斥他是妖言惑众,当即被两名便衣模样的男子拖走。可更多人开始驻足倾听,尤其是那些家中曾有人参与“净化血脉”仪式的家庭,纷纷上前询问解救之法。

当晚,昆明府衙连夜张贴告示,称“有邪道术士冒充先帝血脉,散布悖逆之言”,悬赏白银五百两缉拿朱鸿轩。与此同时,城外十里坡出现数十具尸体,皆为锦衣卫装扮,胸口插着写有“不说真话者,死”八字的竹片。

第五日,朱鸿轩抵达大理。

他没有回佛寺,而是径直走向当年摔碎玉圭的石阶。那里如今已被百姓自发围起一圈矮墙,供奉香火,甚至有人在此建起小小祠堂,名为“承运殿”,传言夜深时常闻钟磬自鸣。

他站在台阶顶端,面对数百闻讯赶来的民众,缓缓开口:

“我不是皇帝。我不是建文帝的儿子,也不是朱元璋的孙子。我甚至不确定我是不是我母亲亲生的孩子。但我确定一件事??你们每一个人,都比我更有资格决定谁该统治这片土地!”

人群中一阵骚动。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放弃皇位吗?”他继续说道,“不是因为我懦弱,不是因为我怕死,而是因为我终于明白:真正的权力,从来不在金銮殿上,不在玉玺之中,而在每一个父亲为孩子求医的脚步里,在每一个母亲守护家园的眼神中,在农夫犁田时手掌磨出的老茧上,在书生挑灯夜读时不灭的烛火里!”

他举起手中一本《人间医话》,将其投入火盆。

“这本书,我不再认它是我的。从今天起,它是你们的。你们可以删改它,焚烧它,也可以把它传给子孙。但请记住:任何不允许质疑的真理,都是谎言;任何禁止讨论的正统,都是暴政!”

火焰腾起,映照着他苍老却坚定的脸庞。

就在此时,西南群山再次亮起七点赤光,北斗排列,地脉震动。天空裂开一道缝隙,隐约可见星辰错位,银河倒流。紧接着,全国各地陆续传来异象:杭州西湖水面浮现《正统录》残卷,字迹随波荡漾却始终不散;长安古碑夜间自动重刻,原“大唐盛世”四字变为“民为邦本”;甚至连北京皇宫太和殿前的铜龟,也在一夜之间口吐人言,反复低语:“还政于民,天命方存。”

三日后,朱棣宣布暂停封禅大典,称“天象未明,需再观三载”。而“昭灵真人”在一次作法中突遭雷击,全身焦黑,临终前只留下一句:“他说得对……我们都骗了自己。”

又过了半年,春秋书院突然起火,三百儒生抢救《大明正统录》手稿未果,全部葬身火海。唯一幸存的一卷残页上,写着一行小字:

**“圣不必贤,君不如民。史非一家之谱,乃万姓之心声。”**

十年光阴流转。

云南边境的小村里,一间茅屋前挂着块破旧木匾,上书“鸿轩医庐”四字,漆色斑驳。屋内,那位白发老者仍在为人接生、治病、熬药。孩子们依旧叫他“郎中爷爷”,老人们拉着他的手说:“要是朝廷都像你这样管事就好了。”

他只是笑笑,递上一包草药,叮嘱按时煎服。

某个雪夜,一位旅人借宿于此,见墙上挂着一幅泛黄画卷,画中少年身穿衮袍,立于宫阙之巅,眼神悲悯。旅人好奇问道:“这是哪位帝王?”

老者正在研药,头也不抬地说:“一个不存在的人。”

“那为何还要挂着他?”

老人停下手中的杵,望着窗外飞雪,良久才道:

“为了提醒我自己??每当我想成为英雄的时候,记得回头看看这个屋子,听听炉火噼啪的声音,摸摸病人的额头是否退烧。这才是真实的世界。”

旅人默然。

临行前,他在笔记上写下一句话,而后悄然离去:

**“他未曾登基,却比所有帝王更懂江山。”**

多年以后,新朝更替,旧史重修。史官翻阅档案时发现,在永乐末年至宣德初年的民间文书里,频繁出现一个称呼:

**“无冕之君”。**

无人知其确切所指,唯有西南一带的山歌中仍传唱着几句古老词句:

>“不坐龙椅的人,

>才看得清龙椅上的灰尘。

>不信神明的人,

>才救得了被神明抛弃的灵魂。”

清明时节,望京寨废墟之上,春风拂过香炉残基,朱砂字迹再度浮现:

**“天下太平,无需真龙。”**

风过山林,草木低语,似有万千声音轻轻应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