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有诡 > 403父亲11(第2页)

403父亲11(第2页)

这座城建于昔日书院废墟之上,街道以名字命名:“陆慎巷”、“阿菱街”、“秦九医坊”。城墙并非砖石砌成,而是由无数小型陶炉熔铸而成,白昼泛青,夜晚透蓝,宛如一座巨大的呼吸之躯。中央广场矗立着尚未完工的“共忆碑”,它没有基座,也不刻帝王功绩,而是由亿万片花瓣状金属薄片拼接而成,每一片都镌刻着一个普通人写下并投入陶炉的名字与遗言。

碑体悬浮半空,随风轻转,发出如琴弦拨动般的嗡鸣。

守门忆者查验身份时,裴知远掏出那张纸。忆者凝视片刻,忽然瞳孔微缩。

“这字迹……有共鸣波动。”他低声对同伴道,“带他去见执事会。”

当夜,裴知远被引入庭殿。七位执事围坐玉盘两侧,中央仍是那枚透明桃核,此刻正散发柔和金光。陈听雨坐于主位,虽目不能视,却似能穿透黑暗,直望少年心魂。

“你说,你见到了柳婉儿?”慧觉问道,语气谨慎。

裴知远点头,又想起对方看不见,连忙开口:“她在山上显形,说我……是传声者。”

殿内一时寂静。林晚舟皱眉:“百年来,自称见过她的人不下千人,可真正能引动桃核共鸣者,不足十指之数。”他看向桃核,果然见其光芒微微脉动,频率与少年心跳同步。

沈青梧轻抚胸前铭牌,忽问:“你为何要念‘承声’?”

“因为花瓣上写着。”裴知远老实回答,“我捡起来,就忍不住念了。然后……我就‘看见’了。”

陈听雨忽然笑了。“有趣。当年承声也曾这样说起初见柳婉儿的情景??不是听见,是‘看见’。他说,记忆本就不该靠耳朵活着。”

他转向众人:“我认为他说的是真的。柳婉儿不会随意现身,更不会赋予使命给一个无关之人。这孩子身上,有我们尚未理解的连接。”

慧觉沉吟:“可若他是新的传声者,意味着什么?‘渊未闭,潮将至’的预言仍未终结。上次大潮是由太子陆明昭引发的血脉共鸣,这一次……难道又要掀起一场新的记忆浪潮?”

“或许不是‘要’,而是‘已经在’。”林晚舟指向窗外。

众人转头。只见夜空中,原本稀疏的星辰竟开始闪烁出规律节奏,如同某种讯号。更惊人的是,城市各处的陶炉同时亮起蓝光,即便未被点燃,也自发蒸腾出缕缕记忆雾气。这些雾气升腾交融,在高空形成一片流动的文字云:

>**“名字归来之时,即是真相重临之日。”**

七个字,反复浮现,久久不散。

承声若在,定会认出??这正是当年刻在永忆殿门前、却被朝廷派人凿毁的碑文原句。

“她在唤醒系统。”陈听雨低语,“不只是一个人的记忆复苏,而是整个共忆机制正在重启。”

次日,紧急召集令传遍九州。所有忆者停止日常事务,集中力量监测各地异象。短短七日,报告如雪片般飞来:

北方,一座废弃祠堂的地基下挖出三百具无棺尸骨,每一具口中含有一枚玉简,记录着他们生前最后的愿望??全是关于“让后代记得我的名字”;

南方,一名哑女在梦中被人教唱一首古谣,醒来后竟能开口,歌声所至,枯井涌泉,泉底浮起一块石碑,上书“忆不可封,名不可夺”;

西部荒漠,商队穿越沙暴后发现一座突兀出现的孤塔,塔身刻满陌生文字,经解读竟是千年前被灭族的月驼族全部族谱,共计一万两千三百六十七人,一人不少;

而在东海,古袍骸骨再次出现,这次它们不再前行,而是围成圆阵,以骨节为槌,敲击地面,奏出一首从未听闻的安魂曲。沿海渔民称,每当乐声响起,海底便会升起一座临时岛屿,岛上生长着整片桃林,花开满枝,落地即化为新苗。

最震撼的消息来自皇城。

被幽禁十年的前太子陆明昭,某夜突然出现在太庙门前。他衣衫褴褛,面容苍老,却眼神清明。守卫欲擒,却发现无法触碰其身??他仿佛介于虚实之间。他在石阶上盘膝而坐,取出一支竹笛,吹奏一曲《归名录》。此曲早已失传,据说乃初代忆司长老所创,专用于引导亡魂回归姓名簿。

笛声一起,整座皇城陷入诡异静谧。宫墙之内,所有画像中的人物双眼齐齐睁开;玉牒阁中,三千年来被抹除的名字逐一浮现于册页空白处;甚至连皇帝本人也在梦中惊醒,看见自己龙袍上的金线竟自动重组,拼出四个血字:

>**“你也无名。”**

三日后,陆明昭消失,只留下笛子插在太庙门槛上,笛孔中生长出一朵白莲。

共忆庭判定:这不是陆明昭本人,而是其先祖陆慎与其他三百余名被诛忠臣的集体意志投影,借由民间持续不断的呼唤与记忆积累,终于突破时空壁垒,完成一次跨代干预。

“他们在提醒我们,”沈青梧在执事会上说,“断缘并未死去,它只是潜伏在制度深处,等待时机再度吞噬真实。”

“而我们也必须进化。”陈听雨接过话,“过去的共忆依赖仪式、依靠陶炉、仰仗碑林。但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更根本的方式??让记忆成为本能,像呼吸一样自然。”

于是,“传声计划”正式启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