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用同样的方法,重塑感知。”她喃喃,“先是夺语,再乱视,如今连听觉都要篡改。他们要造一个世界,在那里,谎言才是常识,真理反成怪谈。”
当晚,苏篱召集核心弟子议事。沈知白带来的名单已被誊抄成册,三百二十七人之中,已有四十六人落网,但幕后主脑依旧隐匿。据线报,缄默会已在西北设立“净音坛”,专事炼制迷魂哨,并通过商队、驿马、甚至乞丐群体秘密传播。
“我们必须反击。”一名曾遭流放的老县令咬牙道,“不能再等他们把整个天下变成聋子、哑巴、瞎子!”
“可怎么反?”另一人忧心忡忡,“他们不露面,不出手,只用声音和幻觉杀人于无形。我们连敌人在哪都不知道。”
苏篱静默良久,忽而抬头:“那就让他们现身。”
众人愕然。
“他们怕什么?”她环视众人,“怕被听见,怕被看见,怕被记住。所以我们要做三件事??**放大声音,照亮黑暗,铭刻姓名**。”
她起身走向案前,提笔写下三条计策:
一、在全国各地设立“回音亭”,专收百姓口述往事,录制成竹简或蜡盘,定期送往苍梧岭汇编。每一份录音,都由十名以上见证人签字作保,确保真实。
二、以《民声录》为基,创设“真言榜”,每月发布一条经核实的受害者陈述,并附上原声片段。凡敢质疑者,须当众对质,否则以“助纣为虐”论处。
三、重建“镇音阵”??即昔日破咒之法,但此次不再针对单一邪器,而是布设全国性音网,以陶笛为主,辅以钟、磬、鼓、埙,形成一道抵御精神操控的声障。
计划既定,众人分头行动。沈知白返京联络太史局与言脉监,争取官方支持;阿禾带队前往岭南,寻找传说中的“醒神草”??古籍记载此草可清心明目,解音毒之侵;其余弟子则奔赴各州,筹建回音亭。
一个月后,第一座回音亭在洛阳建成。青瓦白墙,中央立一铜鼎,鼎内悬一口小钟,旁置竹简数十。首位登台者是一位老农,他颤抖着说出三十年前因直言税重被打断腿的经历。话音落下,钟声轻响,象征真相已被接纳。
短短半月,全国建成回音亭八十三座,收录证词逾两千条。更有奇事发生:许多原本患“盲疫”者,在亲耳听到他人讲述相似遭遇后,竟渐渐恢复视力。太医署震惊之余,不得不承认??**此症根源不在身体,而在心灵封闭**。
与此同时,真言榜首期发布,主角正是那位六十八岁的王三槐。他的声音通过特制共鸣筒传遍长安街头,无数人驻足聆听。当他说出“我痛过,但我还活着”时,万人齐声复诵,声浪直冲云霄。
缄默会终于坐不住了。
七月初七夜,苍梧岭突遭袭击。十二名黑衣人自悬崖攀援而上,直扑观言台密室,欲夺走噤魂铃残片与《缄默录》原稿。幸有两名退役执剑使轮值守夜,拼死阻击,终将其击退。战斗中,一名黑衣人临死前嘶吼:“你们唤醒的不是声音,是灾祸!”
苏篱查验尸体,发现其耳道深处嵌有一粒黑色药丸,碾碎后散发腥甜气味。她立刻命人比对古籍,终在《镇天司秘典?卷七》找到记载:“迷心奴,服‘忘音丹’,终生受哨声驱使,死前自毁记忆。”
“他们是傀儡。”苏篱冷声道,“真正的操纵者,还在幕后。”
就在此时,阿禾带回醒神草,并附带一则惊人消息:岭南一位百岁巫婆称,唯有“共情之音”可破迷魂哨??即百人以上同时发声,内容必须是同一段真实经历,情感共振达到极致,方可逆转音毒。
苏篱闻言,决意举行“万人同诉”大典。
九月重阳,苍梧岭万人齐聚。来自二十四州的代表携录音竹简而来,皆为亲历压迫者。苏篱立于无顶塔顶,手持陶笛,宣布仪式开始。
“今日,我们不说仇恨,只说真实。”她说,“你们要说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你们自己的痛。”
鼓声三响,万人肃立。
第一位登台的是那位七岁女童,她站在高台上,面对群山,一字一句重复母亲临终前的话:“我不是疯了,我只是太难过。我说的话,值得被听见。”
千人齐诵。
第二位是王三槐,他拄拐上台,声音沙哑:“我被打断肋骨,因为我说了田赋太重。我说的话,值得被听见。”
万人复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