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人在大隋刚登基,你说这是西游记 > 第486章 大运河或许是个陷阱(第2页)

第486章 大运河或许是个陷阱(第2页)

老乞丐这时缓缓开口,声音苍老却有力:“孩子,你以为你在施舍我?其实是我们都在还债。”

他说完,掀开破袍一角??露出小腿上一道陈年刀疤,形状如蛇盘绕。

陈九猛然想起:这正是当年敦煌壁画中那位下令闭关拒援的副将!此人后来遭贬流放,据说死于荒漠。

“我后悔了。”老乞丐低声道,“那一夜我没听见哭声。等我听见的时候,已经太迟。”

庙内陷入沉默。只有风雪拍打残窗的声音,和油灯燃烧的轻响。

许久,陈九问:“你们到底想告诉我什么?”

影子上前一步:“我想告诉你,黑暗从未消失,它只是学会了伪装。它不再以狰狞面目出现,而是藏在‘规矩’里,躲在‘现实’里,混在‘大家都这样’里。”

“就像那位副将。”老乞丐苦笑,“我当时说‘非我族类’,其实是怕担责。我说‘以防疫情’,其实是不愿冒险。我把自私包装成理智,把冷漠美化成清醒。”

“而现在,”影子接道,“它更进一步??它让你做好事后还要自我怀疑:我真的帮对了吗?会不会反而害了他?别人会怎么看我?值不值得?”

陈九心头一紧。这些念头,他夜里不知反复咀嚼多少遍。

“可你要记住,”影子语气陡然坚定,“真正的光,不怕这些问题。它不要求你完美,不要求你算无遗策,只要求你在那一刻,没有转身离开。”

说着,他伸手点向陈九胸口:“你今晚给了这条毯子,不是因为你确定他会感激,也不是因为你指望回报。你只是……不能忍受看着一个人在雪里发抖。”

陈九怔住。

泪水无声滑落。

就在这一刻,油灯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照亮整座破庙。墙上影子开始消散,如同晨雾遇阳。

“我要走了。”影子微笑,“我的灯,已被你续上。”

老乞丐也站起身,将铜铃放在门槛上:“这是我从战场带回来的,原是用来召集溃兵的。现在送给你。哪天你想放弃时,就摇一摇。也许听不见声音,但总有人能听见。”

说完,他拄棍走入风雪,身影渐远,最终被白色吞没。

庙中只剩陈九一人,抱着《守心铭》,握着铜铃,望着重新微弱下去的油灯。

他知道,这一夜过后,他再也回不到从前。

---

三个月后,洛阳街头出现一名少年,身穿粗布衣,背着竹篓,每日穿梭于街巷之间。他不做买卖,也不乞讨,只做一件事:收集废弃纸张,尤其是那些被撕毁的官文、丢弃的账册、烧剩的契约。

人们笑他疯癫,称他“拾字童”。

但他不管。每天傍晚,他都会来到共光台下,在裴元绍碑前点燃一盏自制纸灯,然后开始折纸??用捡来的废纸,一笔一划誊写《守心铭》中的句子。

渐渐地,有孩子围过来看。

“你干嘛写这些?”一个小女孩问。

“因为有些话,如果没人写,就会被人忘。”他说,“而一旦忘了,黑暗就有机会回来。”

小女孩眨眨眼,忽然跑回家,拿来一张作业纸,认真写下:“我不该推同桌,对不起。”

她把纸条放进灯芯旁的小箱子里。

第二天,又有两个学生送来悔过书。

第三天,一位屠夫放下杀猪刀,送来一张写着“去年多收三文钱,今愿退还”的条子。

一周之内,“无名箱”前排起了队。有人忏悔,有人致谢,有人仅仅写下“今天我没骂娘”。

守灯童子们惊动了,上报执灯官。经查验,这些纸条虽无署名,但情感真挚,皆符合“心灯条例”,应予收录。

可问题来了:折灯碑已满三百七十块(含两块“破例碑”),再增新碑,恐违祖制。

争论持续七日,直至某夜,共光台突现异象??所有碑面同时渗出温热液体,落地化为墨汁,自动汇聚成字:

>“碑可尽,心不可封。

>灯若明,何惧新增?”

次日清晨,众人发现中央陶灯周围,竟凭空生出一圈新碑基座,共九十九座,呈环形排列,尚未刻名,却已有淡淡光晕流转。

执灯官跪地叩首:“此乃心启之碑,非人力所能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