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七零易孕娇娇女,馋哭绝嗣京少 > 第606章这下长记性了(第1页)

第606章这下长记性了(第1页)

当领导的最怕什么?最怕用一些这种人,有时候宁可用外人都不能用亲戚。

这是有道理的,一般家族企业都长久不了,都仗着自己有身份,谁也不好好工作,心思不放在正道上,能做出成绩吗?

走之前她还千叮咛万嘱咐,没想到张小麦竟然犯了这种错误。

不过想到张小麦的婆婆也求了情,张小麦的确是难做。

估计他们也没想到这个李大庆这么不靠谱,自己不好好工作就算了,还把别人的手指头弄伤了,怎么没把自己手指头割下来?真是个混账。。。。。。

春深了,青海湖的草场开始泛绿,远处雪山融水汇成细流,在石缝间叮咚穿行。回响学校的晨钟比往常晚响了十分钟??因为昨夜一场急雨打湿了木槌,孩子们自发围在廊下用体温烘烤它,直到那枚由旧船桨削成的钟槌重新变得干燥结实。

阿岩站在井边,看着新来的六个孩子小心翼翼地将写满字迹的纸条折成小船。这些孩子来自不同角落:有被拐卖三年后解救却再不肯开口的女孩,有地震中失去双亲、整日蜷缩在墙角的男孩,还有一个因先天性喉部发育不全从未发出过声音的少年。他们不会说话,但眼神里藏着太多话。

“放进井里的不是愿望。”阿岩蹲下身,帮一个小女孩把纸船尾端压平,“是‘我在这里’的证明。”

女孩点点头,指尖微颤地松开手。纸船浮在水面,随波轻轻旋转。忽然,井水荡起一圈涟漪,非风所致,像是从深处涌上来的呼吸。片刻后,那艘船竟缓缓转了个方向,朝着月光曾照过的青石位置漂去。

孩子们屏息。

“它……动了!”先前那个总躲在人群后的聋哑少年猛地站起身,手指剧烈抖动。他不会说话,可此刻他的手掌贴上井沿,掌心朝外,像要抓住什么看不见的东西。

阿岩轻轻覆上他的手背:“你想说,你也听见了吗?”

少年泪如雨下,重重点头。

当晚,学校举行第一次“静听之夜”。没有蜡烛,只有天幕上的星河倾泻而下。十六个人盘坐在井台四周,双手交叠置于膝上,闭目沉入寂静。时间流淌得极慢,又极快。不知过了多久,李小满忽然睁开眼,轻声说:“今天轮到我守夜。”

他已经能连续说三句话了。

阿岩微笑:“好。”

子时刚过,山风骤起,吹得院中晾晒的手工纸哗啦作响。那些纸上全是孩子们用铅笔写的句子??有些歪歪扭扭,有些反复涂改,都是他们这一年学会说出的第一句话。“我想吃饭”“我不怕黑”“妈妈别走”“老师,你冷吗?”……

风卷着纸页飞向铜铃塔方向。

第二天清晨,策勒骑着老旧摩托出现在校门口,车后绑着一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他胡子拉碴,眼睛却亮得惊人。

“刚从云南回来。”他卸下包裹,掏出一叠信件和几张照片,“那边有个苗寨,全村人现在每天晚饭后围坐在火塘边做十分钟沉默练习。有个八岁的小姑娘,原本被认定为‘痴傻’,结果在第三次集体静默时突然站起来,指着天空说:‘阿奶的心跳声,和云朵落地的声音一样。’”

阿岩接过照片。画面里,一群穿着民族服饰的老人与孩子手拉着手,闭着眼,脸上带着近乎圣洁的安宁。

“他们管这叫‘还魂时辰’。”策勒低声说,“意思是,只有在这十分钟里,死去亲人的气息才会顺着风回来,轻轻碰一下活人的肩膀。”

阿岩凝视良久,忽然问:“你觉得江老当年……是不是早就预见到这一切?”

策勒摇头:“他预见不了细节。但他知道,人心一旦被真正听见,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就像石头投入湖心,涟漪终会漫到对岸。”

正说着,门外传来脚步声。是李婉来了,怀里抱着一个婴儿。

“这是……?”阿岩怔住。

“聆生的。”她笑着把襁褓递过来,“早产一个月,体重不到五斤。医生说他可能听力受损,建议尽早干预。”

阿岩接过孩子,触手轻得像一片雪。小脸皱巴巴的,睫毛却长而安静。他本能地将耳朵贴近婴儿胸口,想听心跳。

可就在那一瞬,他愣住了。

耳边没有搏动之声,取而代之的是一缕极细微、几乎无法察觉的震动??像是某种频率低到接近大地脉动的嗡鸣。更奇异的是,那声音竟与铜铃塔某枚铃铛的共振完全一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