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七十一章 行刺(第1页)

第二百七十一章 行刺(第1页)

雪路迟迟。

天子法驾悠悠而来。

作为大汉皇帝,刘彻亲自挑选了告罪太庙前的城外行宫,郎池宫。

宫闱不大,仅三进而已,但位置不错,就在长安城西安门外十里处,一旦事变,此地距离未央宫最近。。。。

晨光如细针刺破海雾,烬坐在小屋前的石阶上,剥着一筐豆子。豆粒落进陶盆,清脆如雨点敲瓦。小女孩蹲在一旁,用树枝在沙地上画圈,嘴里念念有词:“为什么风会转弯?为什么树不走路?为什么大人说话总说‘等你长大就懂’,可他们自己也不懂?”

烬低头笑,没答。她知道,这些问题早就在千年前被人问过,只是名字不同,衣裳不同,土地不同。

远处,机械蜻蜓掠过林梢,翅翼微振,投下一道银光。那光扫过沙地时,小女孩画的圈突然泛起涟漪般的波纹,竟浮现出一行古篆:**“追问者无疆。”**

孩子吓了一跳,抬头看烬:“奶奶,字会动!”

烬轻轻抚平沙面,低声道:“不是字会动,是你的心让它活了。”

她起身走进屋内,取出一只木匣,匣中躺着一枚青铜齿轮,边缘刻满细密符文。这是许沉舟留下的最后一件信物,据说是“昊天一号”的核心零件之一,能与人心中的疑问共振。她从未启用过它,怕一旦唤醒,便再难停下。

但今日,她忽然觉得时机到了。

她将齿轮放在石桌上,指尖轻触中心凹槽。刹那间,齿轮缓缓转动,发出极细微的嗡鸣,仿佛有无数声音从时间深处苏醒。天空骤然阴沉,云层裂开一线,一道淡紫色的光柱自天而降,笼罩整座岛屿。

这不是攻击,是回应。

烬闭目感应,听见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声音在意识中响起:

>“你已点燃火种,但火焰本身也会遮蔽视线。”

又是这句话。

可这一次,她终于明白其意。

过去的十年里,“问题运动”席卷全球,《认知权利公约》落地生根,质疑成为权利,而非罪名。学校开设“识谎课”,法庭引入“反证听证制”,政府必须公开决策背后的假设链条。人们开始习惯说“我不确定”,而不是假装知晓一切。

可与此同时,新的困境浮现。

有人以“质疑”为盾牌,拒绝接受任何共识;有人把“独立思考”变成孤僻的借口,切断与世界的联系;更有极端团体打着“纯粹理性”的旗号,否定情感、艺术、信仰的价值,宣称唯有逻辑才是真理。

甚至有学者提出:“既然所有知识都可被推翻,那教育是否应该停止传授任何定论?”

烬睁开眼,望着天际渐散的紫光,心中清明。

**怀疑若成了教条,便不再是怀疑。**

她转身回屋,提笔写下一封信,寄往全球三百所烬园分校:

>“即日起,增设‘共情训练’与‘信念培育’课程。

>质疑不是目的,理解才是终点。

>我们教人问‘为什么’,也要教人听‘因为’。

>没有温度的思想,终将冻毙于虚无。”

信发出去第三日,第一封回函抵达。

来自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所山村学堂。附图是一群孩子围坐篝火,每人手中举着一块发光的石头??那是他们用废旧芯片和萤石自制的“疑问灯”。老师写道:

>“孩子们每天睡前轮流讲述一个让他们困惑的事。

>昨夜,七岁的玛雅说:‘为什么地震要带走我弟弟,却不带走坏人?’

>全场沉默。没人给出答案。

>但我们一起哭了。

>第二天,他们决定建一座‘哀伤图书馆’,收集所有无法解答的痛。”

烬读罢,泪落纸上。

她想起自己也曾无数次质问苍天:为何李建成必死?为何许沉舟只能流放?为何真理总要裹挟鲜血才能现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