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步步登阶 > 第535章 几近崩溃(第3页)

第535章 几近崩溃(第3页)

K-7坐在城市另一端的指挥车内,耳机里传来滴滴声响。

“所有节点准备就绪。”阿禾说。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发送键。

全球十三个“心跳节点”同步启动,向杭州区域集中推送一段特殊音频??这不是呐喊,也不是命令,而是一段长达十分钟的**真实家庭录音合集**: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夫妻争执后的道歉、老人临终前的呢喃、朋友久别重逢的笑声……全是未经剪辑的、破碎却鲜活的声音。

信号通过蓝牙、Wi-Fi、甚至老式收音机残波扩散。

三分钟后,图书馆内所有智能设备同时响起。

孩子们停下动作,抬头看向音箱。

起初是茫然,接着是困惑,然后是某种深层记忆被唤醒的震颤。

一个女孩突然蹲下痛哭:“我想妈妈了……我真的好想她……”

一个男孩抱着头嘶吼:“你们为什么不听我说?为什么总说我矫情?!”

一位原本冷静的高中生冲到窗边,对着夜空大喊:“我不是你们炫耀的工具!!”

这场爆发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

直到特警破门而入,现场已被泪水与呐喊洗刷得面目全非。

林小雨被捕时没有挣扎,只在被带走前转身面向人群,用力打出最后一个手语:

>**“你们已经赢了。因为你们终于知道自己有多痛。”**

视频再次引爆网络。

#杭州图书馆孩子集体崩溃##谁偷走了孩子的声音##请停止以爱为名的控制#等话题接连登上热搜。心理学家、教育学者、人权组织纷纷发声,要求彻查“智慧公共文化项目”背后的科技伦理问题。

教育部被迫发表声明,暂停所有公共场馆的情绪干预系统,并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

而K-7,在第七天清晨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信纸泛黄,字迹稚嫩,像是小学生写的:

>“叔叔:

>我住在城东福利院。这里每天晚上也要听‘安静音乐’。我的朋友小杰昨天吞了药片,因为他梦见自己一辈子都说不出‘救救我’。

>我们不想变成听话的娃娃。

>你能来接我们吗?

>??一个不敢留名字的孩子”

他握着信,久久未语。

窗外,春阳初升,照在办公桌上那台老录音机上。红灯依旧亮着,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

他知道,静默工程不会终结于一次胜利,也不会灭亡于一次失败。它像霉菌,藏在制度的缝隙里,借着“效率”“稳定”“为你好”的名义悄然生长。

但他也知道,光也在进化。

它不再依赖某个英雄的出现,而是藏在每一个孩子学会说“不”的瞬间,每一双敢于流泪的眼睛里,每一次明知会被惩罚仍选择开口的勇气中。

几天后,他以“民间教育观察员”身份申请进入城东福利院开展调研。审批过程异常顺利??仿佛有人希望他进去。

他带着一台改装过的儿童故事机入院,表面功能是播放睡前童话,实则内置“声桥2。0”模块,可通过隐喻性叙事激活潜意识表达欲。

第一天,他给孩子们讲《不会叫的狗》。

第二天,是《说真话的小孩》。

第三天,他讲了一个新编故事:《那个撕掉标签的孩子》。

讲到最后,有个男孩举手问:“老师,如果我们撕了标签,大人还会爱我们吗?”

K-7看着他,认真地说:“如果那份爱需要你闭嘴才能换来,那它本来就不是你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