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贫道要考大学 > 第185章 挺舒服的吧班长6K大章为白银盟云尘夏天加更(第3页)

第185章 挺舒服的吧班长6K大章为白银盟云尘夏天加更(第3页)

“你知道这条路不容易。”他说。

“我知道。”石头点头,“可我也知道,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听过自己被认真对待的声音。我想让他们听见。”

六月初,林晓雨完成高中学业最后一科考试。她在“夜语亭”发起一场特别直播:《十八岁的告白》。不谈成绩,不论未来,只邀请全国青少年分享“我最想让世界听见的一句话”。

直播间涌入超两百万人。弹幕滚动如河:

>“我想告诉妈妈,我不是懒,我是生病了。”

>“我爸说我没用,可我只是需要一点时间。”

>“我喜欢男生,但我怕说出来就再也回不了家。”

>“我每天都装很开心,因为没人允许我难过。”

林晓雨坐在镜头前,眼角含泪:“我们不是来索取理解的。我们只是请求??别再让我们独自承受。”

直播结束时,她对着镜头深深鞠躬:“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七月中旬,高考放榜。

小梅以全县文科第六的成绩被华东师范大学录取;石头差八分未能达线,但他已被一所职业技术学院的音频工程专业预录取。两人相约复读一年,明年再战。

而最令人震惊的消息来自云南怒江??那位曾在厕所接到求助电话的藏族少年,竟考出了全州理科第三名,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录取。

他在采访中说:“三年前那个雪夜,我以为自己会死在风雪里。是一个陌生女孩的声音把我拉回来的。她说‘我懂’,然后一句一句教我报警。后来我才知道,她和我一样穷,一样挨过打,一样差点放弃。所以我想变强,不只是为了走出大山,更是为了有一天,我能成为那个说‘我懂’的人。”

新闻播出当晚,陈拾安重读《我不辩解》那封公开信。他忽然明白,这场名为“听见”的革命,早已超越最初的设想。它不再是单向的救助,而是一场**声音的觉醒运动**??每一个曾被压抑的声带,都在重新学会振动;每一颗曾被否定的心跳,都在寻找共鸣。

八月,台风过境。

沿海某市一所中学的“倾听角”在风暴中受损,隔音舱玻璃破裂,录音设备进水。校方原打算暂停服务,却被一群学生拦下。他们自发组织轮班,用手机搭建临时热线,每人每天值守两小时,确保“夜语亭”不断线。

照片传到网上,配文写道:“房子可以塌,但我们不能闭嘴。”

与此同时,一则旧闻再度翻红??三年前,陈拾安在“星蕾艺坊”救下的那批孩子中,已有四人考上大学,三人就业,两人成为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而当年带头霸凌他们的“优等生”群体中,有两人因学术造假被退学,一人确诊重度抑郁症住院治疗。

有网友评论:“原来真正脆弱的,从来不是那些哭出声的人。”

秋分前后,陈拾安收到教育部特快专递。文件显示,“校园朋辈倾听体系”正式列入《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推广内容,明确鼓励各地开展学生主导的情感支持网络建设。

随函附有一张便签,字迹陌生却温和:

>“起初我们怀疑你。现在我们学习你。

>??一位不愿具名的评审委员”

他将便签夹进《听心录》,合上书页。

当晚,他独自登上村后山坡,点燃一盏孔明灯。纸上用工整小楷写着:“致所有尚未被命名的痛苦:你不必有意义,你存在,就够了。”

灯缓缓升起,划破夜空,像一颗逆行的星。

回到屋内,电脑弹出新消息??“少年声库”全球注册用户突破五百万。后台数据显示,日均新增倾诉录音1。2万条,其中76%来自农村与县城青少年;由幸存者担任倾听者的比例首次超过专业志愿者。

他打开文档,写下新章节标题:《耳语成河》。

正文仅一段:

>当千万个微弱的声音不再等待被许可,而是彼此呼唤、相互应答,它们终将汇成一股无法忽视的洪流。那不是呐喊,不是控诉,不是反抗,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力量??

>**它叫作,我们终于敢活得真实。**

窗外,虫鸣四起,星光如雨。

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伤口浮现,会有旧的质疑卷土重来,会有资本觊觎这片净土,会有权力试图收编这些声音。

但他也知道??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在深夜按下录音键,说出第一句“有人在吗”;

只要还有一个倾听者愿意放下手机,戴上耳机,轻声回应“我在”;

那么,纵使世界再冷漠,人心再坚硬,

那盏灯,就不会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