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贫道要考大学 > 第185章 挺舒服的吧班长6K大章为白银盟云尘夏天加更(第2页)

第185章 挺舒服的吧班长6K大章为白银盟云尘夏天加更(第2页)

>“你觉得人死了以后会去哪里?”

>“我不知道。但我记得奶奶说过,人走了会变成星星,所以晚上抬头就能看见她。”

>“可我不信神鬼……我就想知道,痛会不会消失。”

>“不会马上消失。但我现在也不信神鬼,可我还是每天看星星。不是为了相信什么,是为了记住??有人曾照亮过我。”

第三段、第四段……直到第十三段结束,陈拾安才关掉录音机。

“这些都不是干预成功的案例,也没有后续跟踪数据。”他平静地说,“它们只是发生过。而在我们的系统里,这样的对话每天有上千次。我们不做评分,不设目标,不追求‘治愈率’。我们要的,只是让一个孩子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人愿意在他崩溃时不说‘坚强点’,而是说‘我陪着’。”

一位年长的心理学教授缓缓开口:“你们有没有考虑过,这种深度共情可能引发依赖?如果倾听者自身心理状态不稳定,会不会造成二次伤害?”

“考虑过。”陈拾安点头,“所以我们设立了三层防护机制,每位志愿者背后都有专业督导。但我们也要承认??人类的情感本就是相互依存的。父母依赖孩子的笑容,医生依赖病人的康复,教师依赖学生的成长。为什么唯独不允许一个孤独的灵魂依赖另一句‘我在’?”

他顿了顿,从包里拿出那份《火种法则》,朗声念道:

>“真正的倾听始于放下拯救欲;

>每个幸存者都有资格成为引路人;

>不必点亮整片夜空,只要护住手中那一点光。”

会场再次陷入沉默。

最终,评审组决定:**“少年声库”暂不纳入国家公共服务目录,但批准其作为“观察员单位”参与后续政策研讨,并允许在现有六省试点基础上扩展至十省。**

散会后,温知夏松了口气:“虽未完全准入,但已是突破。”

陈拾安却望着窗外灰蒙的天空,轻声道:“他们还在害怕。怕失控,怕不可量化的东西撼动秩序。”

“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

“回去。”他说,“继续听。”

回到山村当晚,他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段视频。画面晃动,拍摄于某所重点中学的心理咨询室门外。透过门缝,可见一名女生坐在椅子上,双手紧握,声音颤抖:

>“老师,我最近总是睡不着,脑子里全是那天的事……我被人推下楼梯,可没人相信是我同桌干的……”

镜头外,心理咨询师打断她:“同学,我们要聚焦当下。你现在的情绪是什么?请用三个词描述。”

女孩愣住,眼泪滑落:“我……我只是想说清楚……”

“这是回避现实的表现。”咨询师语气平稳,“建议你进行认知行为训练,并服用低剂量抗抑郁药。”

视频戛然而止。

邮件正文只有一句话:“他们在教孩子闭嘴。”

陈拾安一夜未眠。天未亮便拨通林晓雨电话:“启动‘教室暗语计划’。”

“什么意思?”

“我们无法进入每间咨询室,但我们可以教会孩子们,在被迫沉默时,留下痕迹。”

一周后,“夜语亭”上线新功能:**“心跳笔记”**??用户可在无法语音倾诉时,通过敲击节奏记录情绪波动。系统自动将其转化为波形图,并加密存储。同时发布《校园沉默信号指南》,列出二十种非语言表达方式,如课桌刻痕方向、作业本折角角度、笔迹粗细变化等,供倾听志愿者识别潜在危机。

此举引发巨大争议。有教育界人士批评其“鼓励学生对抗权威”“制造师生对立”。但也有越来越多一线教师私信反馈:已有学生通过“心跳笔记”传出求救信号,其中三人因及时干预避免了自伤行为。

五月末,高考报名开始。

村里几个高三学生围在村委会公告栏前,议论纷纷。小梅捧着资料跑来找陈拾安:“老师,我想报师范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

他抬头,有些意外:“你不是一直想学服装设计吗?”

小梅咬了咬嘴唇:“以前是。但现在我觉得……比起画裙子,我更想听人说话。而且,我们镇上连一个专职心理老师都没有。”

陈拾安笑了。他想起三年前,这个女孩第一次走进“倾听角”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敢大声说。

“好。”他说,“我给你写推荐信。”

紧接着,石头也来了。他递上志愿草表,第一志愿赫然是**中国传媒大学录音工程系**。

“我想修声音。”他说,“不只是音乐,还有人说话时的停顿、呼吸、哽咽……那些课本里不教,却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陈拾安看着他,忽然眼眶发热。那个曾因口吃被嘲笑到退学的男孩,如今竟要以声音为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