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草芥称王 > 第113章 正中下怀(第2页)

第113章 正中下怀(第2页)

轰??!

整座殿堂剧烈摇晃,钟身裂纹迅速蔓延。那黑袍人发出一声非人的嘶吼,身形开始溃散。但他并未倒下,反而狂笑起来:“你以为毁掉钟就能终结我?可笑!我早已不在钟中,而在每一个选择逃避真实的人心中!只要还有人宁愿活在假象里,我就永远不会消失!”

于睿跌坐在地,嘴角溢血,却仍死死盯着对方。

他知道,这场战斗,从来不是靠一件神器、一次仪式就能结束的。

真正的敌人,不是某个复活的执权者,也不是某口邪异的钟,而是人类内心对真相的恐惧,是对安稳谎言的依恋。

他缓缓起身,从怀中取出铃儿绘制的《虚阁运行图》,将其展开于地。接着,他又拿出母亲遗留的玉镯碎片,置于图中央。最后,他割开手掌,任鲜血流淌其上。

血光交融之际,图纸竟自行燃烧,化作一道信息流,顺着地面纹路蔓延至整座殿堂。那些曾经被封印的记忆,那些被抹除的名字,那些无声的呐喊与泪水,一一浮现空中,形成一幅浩瀚星河般的画卷。

这不是攻击,而是一次宣告。

于睿用尽力气写下最后一句话:“我不强迫任何人看见真相。但我保证,从此以后,**没有人再能强迫别人遗忘。**”

话音落下,锈钟轰然崩塌,化为齑粉。

那黑袍人仰天长啸,最终消散于风中,只留下一句飘渺回响:“你会失败的……因为人性本弱……”

于睿瘫倒在地,意识渐沉。

不知过了多久,他被人轻轻扶起。睁开眼,竟是陈九娘站在面前,披着厚厚狐裘,脸颊冻得通红。

“我说过,”她声音微哑,“如果你回不来,我就亲自来找你。”

原来,她在收到于睿出发的消息后,便召集旧部,沿着他留下的玉佩信号一路追踪而来。她带来了南方的新消息:记心桥已有超过十万民众自愿接入,释怀院治愈率高达八成;长安方面虽仍有反对声浪,但民间呼声日益高涨,连几位致仕老臣也联名上书,请皇帝正视历史真相。

“你还记得山村里的孩子吗?”陈九娘轻声问,“他们现在都在学着写自己的故事。有个小女孩说,她梦见了曾祖母,告诉她‘不要怕记得’。”

于睿听着,眼眶发热。

他们将殿堂彻底封闭,用虚阁共鸣阵封锁残余记忆污染源。返程途中,春天的气息终于穿透寒霜,草原边缘已冒出嫩绿新芽。

回到南方三个月后,一座全新的建筑在记学堂旁拔地而起。它不高,却开阔明亮,全由透明水晶砖砌成,屋顶镶嵌着九百九十九枚铜铃,随风而鸣,声如细雨。

人们称它为“记心塔”。

于睿不再频繁出入其中,而是将管理权交予一群来自各地的平民代表??农民、工匠、渔夫、盲女、老兵……他们轮流值守,审核接入申请,记录复苏记忆,编写《真录编年》。而铃儿,则成了第一位“音引师”,用她的铜铃为迷失在记忆洪流中的人指引归途。

某日黄昏,于睿独自登上塔顶,眺望远方。

夕阳如血,洒在大地之上。远处田野间,孩童奔跑嬉戏,笑声随风传来。近处,一名老妇正教孙子读一段碑文,那是第五声钟响后出现的“无字碑”转化而成的晶片铭文,讲述的是一位被冤杀的女官临终遗言。

他忽然觉得,这一切或许还不够完美。

仍有地方拒绝开放记心桥,仍有官员销毁证据,仍有百姓因知晓真相而陷入痛苦。但他也知道,改变从不是一夕之事。就像草芥虽微,却能在石缝中生长,终有一日破土而出,迎向阳光。

他取出日记,翻开新的一页:

“第十声钟响之后,世界并未剧变。没有万民跪拜,没有帝王退位,也没有战火熄灭。但它改变了某些看不见的东西??比如一个母亲敢对孩子说出家族的秘密,比如一个士兵终于敢为死去的战友立一块无名碑。这些细微的觉醒,才是真正的开始。

草芥称王,不在登顶之时,而在扎根之刻。

愿后来者不必再背负封印,不必再行走于迷雾。愿他们生来就能听见风中的铃声,知道那不是命令,而是呼唤。

此身如尘,此心如灯。

照亮一处,便是一处新生。”

合上日记,晚风拂过,檐下铜铃齐鸣。

清越悠扬,宛如万千灵魂共同低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