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照破山河 > 第 13 章(第1页)

第 13 章(第1页)

杨徽之与陆眠兰回到驿馆时,手中多了两包还冒着热气的茶酥饼,槐南特产的茶叶末做馅料,混在油酥饼皮里,入夜微凉的风一动,就透出一股甜腻的香气。

裴霜并未休息,仍在灯下查看卷宗。见他们回来,随意抬眼看了看,目光扫过在那茶酥饼时,在纸包上晕开大大小小的油点微停留了一瞬,便又垂了下去。

杨徽之走上前去,将还冒着热气的一包饼搁在他手边:“裴大人,尝尝?味道确实新鲜。”

裴霜没拒绝,但也没有立刻伸手去拿。他只是指了指桌上的一封密信:“才收到的。宜都宁州传来的消息。夏侯昭的老家早已人去屋空,邻居说他两年前举家迁走,说是投奔远亲,但无人知晓去了何处。”

屋内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两年前……”陆眠兰轻声道:“正好是账目出现最大亏空的之后,调来赵胥吏的那一年。”

“不是巧合。”杨徽之撕开另一包茶酥饼的油纸,递给陆眠兰一块,自己却没什么心思吃:

“他显然是算好了日子,在事情可能败露前就抽身。只是……他若非背后有靠山,又岂能在短短一年之内,将所有痕迹都抹的一干二净?”

陆眠兰接过他递来的茶叶饼,咬了一口,也吃不下了,便只用帕子包起来,先搁在一旁。

“并非全无痕迹。”裴霜用指尖将密信推向前,待杨徽之俯身去看时,才继续开口:“追踪银钱流向的人发现,那笔一千四百两,被分批汇入阙都的质库,而后又被人迅速提走。

他边说着,语气也微微冷下去:“提款人手持夏侯昭的身份文书,但经描述核对,并非夏侯昭本人。”

“替死鬼,或者……同伙。”杨徽之沉吟片刻,“他老家在宜都,为何偏要去阙都的质库?是哪家?”

“永昌号。是皇商的产业。”裴霜语气依旧平淡,但陆眠兰明显看到,他的喉结轻轻滚动了一下。

杨徽之沉默下去,陆眠兰也不知该作何回应。

裴霜看着他们两人的神情,轻声呼出一口气。他站起身,拍了拍杨徽之的肩膀,又看向同样愁眉苦脸的陆眠兰:“好在,槐南之行并非一无所获。”

裴霜言简意赅:“杨少卿说得对。能如此干净利落地抹去一个经手巨额亏空官吏的下落,绝非易事。夏侯昭此人,背后定然有靠山。眼下我们在槐南,恐怕已查不到更多了。”

“那接下来,我们要回阙都吗?”陆眠兰问道。

裴霜并没有急着表态,他见杨徽之依然紧锁眉头,无声的叹了口气,又把问题抛了回去:“依你们之见,还有何留在槐南的必要么?”

杨徽之沉吟片刻,开口道:“槐南税案,根基在数年积弊,非一朝一夕能彻底厘清。依我之见,如今舅父商队一案已明朗,足以销案。

“至于夏侯昭及其背后之人……仍需从长计议,倒不如先回阙都,调动更多卷宗查阅,或许能从其历年调任、经手项目中找到新的线索。”

裴霜点了点头,又看向陆眠兰:“陆姑娘,你呢?”

陆眠兰也点点头,裴霜听她也说过“先回阙都”后,便想先回房整顿,再计划行程。只是他才刚转过身,没等迈出第一步,陆眠兰便急急张口,连着唤了他两声:“大人,大人等一下!”

“何事?”裴霜又回身看她。

陆眠兰原本是不想开口的,但既然说了要回阙都,就想着干脆趁热打铁,将之前采桑和采薇打听来的线索一并说了,免得夜长梦多。

再者,万一这桩桩件件凑在一起,是真的互有关联,倒也不至于给她治个“知情不报”的罪名。

她原本还纠结着,但裴霜已经转回来等着她开口了。事已至此,索性破罐破摔,在杨徽之疑惑的目光里,硬着头皮说下去。

“这要从何说起……”她斟酌了片刻,忽而没头没尾的问了裴霜一句:“天顾八年,自越东司照而起的那一场大疫,裴大人可曾听说过?”

裴霜面色一僵,目光变得有些深暗。他点了点头,声音都低沉下去:“我知道,怎么了?”

“我阿娘在世时,有过徽阜第一绣娘的威名。”陆眠兰不自觉有些紧张,手心也攥得捂出汗来。

她一字一句往下说着,只觉喉咙发干:“我自幼随着阿娘学习绣艺,之前墨竹和墨玉从尸身指缝里搜寻出来的绸缎残丝,我让采桑拼凑过一份,勉强可以看清一点。”

“按照仅有的针脚走向来看,是那场大疫过后,才在司照流行过的纹样。”

她长话短说,最后虽面上仍是冷静自持,额间却渗出一丝冷汗来:“但若是司照的富商,定不会将一件过时的衣裳留着整整二十年。但若是此人尚在为官,要做出一副清正廉洁的样子,倒也不无可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