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源知府也对彦博远的去而复返感到诧异。
知道他特意折返的原因,更是惊上加惊,肃然起敬,“彦大人高义。”
也就在这时,彦博远吩咐水利司去重新测定水位线的人回来禀报。
水利司参议神色慌张,门还没进就先喊情况不妙。
“卑职去里河上游仔细查看了,水位已经漫过了警戒线,天上雨不停,河里水还在涨,河水湍急浑浊,确实是发大水的迹象。”
“贯通河那边查看的人也回来了,那边情况和里河一样,两条大河一块涨水,就快要漫过水则碑了……天老爷不收水,山里野物也暴动不安,有村人回报蛇鼠蟾蜍频频骚动,已经影响村民的正常生活了……
卑职在水利司任职多年,还是头一次见着这么严重的异象,此次洪水怕是来势汹汹。”
兴源府被北面里河,南面贯通河夹在中间。
两条都是乌泱泱的大河,中间只有一个偃渠顶着,一到汛期,十次里七次扛不住泛滥的河水。
这也是地方财政全靠倡馆撑场子的原因。
百姓的田被大水冲垮。
庄稼没收成,就只能饿肚子,日子没法活下去,年轻貌美的就只能卖身为倡。
汉子壮劳力卖身为奴。
最初的地方官尸位素餐,尝到了出卖百姓的甜头,在他的有意纵容之下,形式愈演愈烈。
一举开辟了之后欣欣向荣的好局面。
连带着其他几个州府的人都会慕名前去,‘兴源窑子’打出了招牌。
兴源府内,成了婚的庄户妇人、夫郎在生活所迫之下,委身为倡妓,再把赚到的银子给丈夫儿子享用。
什么贞洁、清白、名誉,在兴源的地界可不管用。
利益动人心,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清白虚名哪有白花花的银子实在。
于是这地儿就脱缰了。
同时也催生出了拐卖典押的风气。
饶是换了多少任官员,都没能把现今的局面扭转。
这地也成了皇帝心中的一大暗疾。
在彦博远看来,这事要解决也不难,端看当地官员是否有决心。
只四个字,兴修水利。
先保住耕地,再以强硬手腕打击倡妓业。
地里能种粮食,肚子能填饱,当倡做妓风险比收益大。
百姓们发现种地就能吃饱穿暖的时候,就不会冒着巨大风险去违法。
但难也难在兴修水利,打击倡妓业上。
兴源水况复杂,修建水利不是一日之功。
兴源官员变动频繁。
好不易把水道勘测完毕,准备动工了,当任官员就要挪屁股走人,这不是给他人作嫁衣嘛。
费时费力又不讨好,傻子才干。
再者,对倡妓业食髓知味的地方官们哪肯轻易松下到嘴的肥肉。
哪怕那肉是治下百姓的血肉。
前有修水利的钱还不如往自己兜里塞,后有倡馆上供的大把钱财,何愁不锦衣玉食。
苦一苦百姓,让老爷吃饱了再说。
等手下这批百姓死干净,他也正好任期结束,换个地方逍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