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从盛夏到深秋 > 数据与心绪间(第2页)

数据与心绪间(第2页)

沈知时敏锐的余光捕捉到了林叙那瞬间的屏息和目光的快速闪躲。但他面上未显分毫,只是不动声色地继续将剩余的数据讲解完毕,然后话锋极其自然的一转:

“另外,根据上午高空扫描的整体结果,城墙内侧尤其是垛口区域,”他刻意避开了提及具体方位,模糊了处理,“整体风化酥碱程度比我们前期预估的要严重不少,初步识别出至少七八处砖石松动明显的点位。”

“这部分区域虽然不属于本次应急加固的核心范畴,但出于绝对安全考虑,我建议下午由我带队,带小唐和佳宜他们,去做一次详细的手工复核测绘和风险点位标记,全面评估一下是否需要在下方通道临时增设防护网,杜绝任何落石伤人的可能性。”

他的语气平稳客观,完全是基于专业判断。“至于林博士这边,核心加固方案的数据最终复核和后续材料清单的确认,工作量非常集中且庞大,需要极度专注。建议可以留在客栈静心处理。现场复核的体力活和风险,我们这边来承担。”

他这番分工建议,提得自然而然,理由充分且完全站在项目整体效率与安全的角度。巧妙地将需要攀爬城墙、相对辛苦且存在潜在风险的现场复核任务,不容置疑地揽到了自己这边。

而将更耗费脑力、但无需奔波劳顿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留给了明显状态不佳、急需休息的林叙。既最大限度照顾了团队安全与进度,又无比周全地维护了林叙极强的专业自尊和表面冷硬的面子。

陈工闻言,立刻表示赞同,语气带着关切:“沈工考虑得周到!是该这样!林博士脸色确实不太好,下午就在客栈把方案细节和材料清单彻底敲定吧,现场复核的辛苦事就交给沈工他们。林博士,你看这样安排可以吗?”

林叙终于抬起头,目光短暂地、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复杂情绪,看向斜对面的沈知时。

沈知时的眼神平静得像一泓深潭,波澜不惊,仿佛刚才那一番细致周到的分工建议,仅仅是最寻常不过的工作安排,不掺杂任何额外的含义与情绪。

然而,林叙却在那份近乎坦然的平静之下,清晰地读懂了那份不着痕迹的体贴和……近乎本能的保护。

“……好。”林叙的声音出口,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他迅速避开了沈知时的视线,转向陈工,点了点头,语气重新变得冷硬,“数据复核和清单,下午能完成。”

“行!那就这么定了!”陈工满意地拍板,语气斩钉截铁,“沈工你们现场务必注意安全!林博士你也别熬太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其他人各自准备,散会!”

会议继续转向其他几个次要区域的讨论。林叙重新低下头,将所有注意力强行拉回眼前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待填写的清单表格上。

然而,沈知时身上那股清冽的茶叶气息,却如同最具粘性的无形丝线,依旧固执地缠绕在他的鼻端,萦绕在他的周围,与会议室里略显沉闷的空气、纸张的油墨味、以及窗外越来越低、仿佛触手可及的铅灰色云层混合在一起,构成一种令人窒息的、却又带着奇异安全感的、矛盾至极的复杂氛围。

他握着笔,用力地在材料清单第一栏写下“高强度碳纤维锚杆”几个字,笔尖锋利,几乎要划破纸背。

胸腔里,那因那个突兀的风车而掀起的惊涛骇浪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平息,反而在沈知时这份无声的、带着泥土和墨迹痕迹的周全关照下,变得更加汹涌难平。

窗外的天色,愈发阴沉得可怕了,浓云翻滚,预示着一场山雨的到来。

……

会议并未立刻结束。陈工翻看着手中一叠厚厚的资料,眉头越锁越紧,半晌,他抬起头,语气变得更为凝重:

“除了西北角这个‘定时炸弹’亟需排除,还有个紧迫任务。上面最新指示,要求我们借助这次机会,对整座云中古城现存的所有建筑遗存,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健康体检’,完成全面的健康评估与风险等级划分,最终要建立一套科学、量化的古城保护状态评价体系。这事儿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沈博士,你这边是遥感建模和文化遗产监测的专家,这套体系的构建,你得多费心牵头。”

沈知时闻言,神色更为专注,他点点头:“陈工放心,评价体系的初步理论框架和指标选取,我之前已有一些构思。

核心思路是基于多源异构遥感数据的定量化分析,再紧密结合现场踏勘验证进行修正。

这次西北角的险情,正好是一个极佳的契机,我们可以将应急抢险加固和全城系统的评估工作结合起来同步推进,效率更高。”

他操作电脑,调出一份构思严谨、层级清晰的框架图投影到幕布上。清晰的逻辑结构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体系初步规划为三个层级:

1。本体劣化评估:这是基础。重点评估结构稳定性(裂缝发育密度与走向、局部变形位移量)、材料风化程度(砖石酥碱深度、木材腐朽状况)、生物侵害因素(植被根系破坏、微生物污染面积与程度)。

2。环境风险影响:这是外因。量化水害影响(雨水渗透路径、地表径流侵蚀强度)、地质灾害潜在性(周边边坡稳定性、历史沉降数据)、人类活动干扰(不当修缮痕迹、旅游压力承载度)。

3。价值与干预优先级:这是决策依据。综合建筑年代、历史艺术价值独特性、现存完好状况、当前险情等级等多维度因素,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判定保护与修复措施的紧迫性和等级。”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沉稳地扫过在场众人,最后若有若无地落在林叙低垂的、看不清神情的侧脸上:“这套体系要落地,离不开强大、精准、多维度数据的支撑。我计划利用这次机会,集中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五类异构遥感传感器协同标定与数据采集,为后续的精准建模和评价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五类?协同?”唐小棠忍不住好奇地睁大眼睛,脱口问道。几个年轻队员也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

“对。”沈知时肯定地点头,语气里带着技术工作者特有的清晰条理与一种内敛的热忱,他开始逐一解释,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