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八(庚子日),刘宋文帝封皇子刘铄为南平王。
九月二十五日(丙戌日),河西王沮渠牧犍哥哥的儿子沮渠万年率领部下投降北魏。姑臧城被攻破,牧犍率领文武官员五千人反绑双手请求投降,太武帝解开他的绑绳,以礼相待。北魏没收城中二十多万户人口,仓库里的珍宝多得数不清。太武帝派张掖王秃发保周、龙骑将军穆罢、安远将军源贺分别巡视各郡,各族胡人投降的又有几十万。
当初,沮渠牧犍任命弟弟沮渠无讳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兼任酒泉太守;任命沮渠宜得为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兼任张掖太守;任命沮渠安周为乐都太守;任命堂弟沮渠唐儿为敦煌太守。等姑臧被攻破后,太武帝派镇南将军、代郡人奚眷攻打张掖,派镇北将军封沓攻打乐都。沮渠宜得烧毁仓库,向西逃往酒泉;沮渠安周向南逃往吐谷浑;封沓抢掠了几千户人口后返回。奚眷进军攻打酒泉,沮渠无讳、沮渠宜得收拢残余百姓逃往晋昌(今甘肃安西附近),随后到敦煌投奔沮渠唐儿。太武帝派弋阳公元絜镇守酒泉,同时在武威、张掖都设置将领驻守。
太武帝在姑臧设酒宴请群臣,说:“崔公智谋有余,我不再觉得新奇。伊是个擅长射箭骑马的武士,见解却和崔公相同,实在难得!”伊擅长射箭,能拉着牛倒走,跑起来能追上奔马,而且性情忠诚谨慎,所以太武帝特别喜爱他。
太武帝西征时,穆寿把他送到黄河边,太武帝告诫穆寿说:“柔然可汗吴提和沮渠牧犍一向交往密切,他听说我讨伐牧犍,一定会侵犯边境,所以我留下精锐士兵和肥壮战马,让你辅佐太子。秋收结束后,立即出兵到漠南,分别埋伏在要害地带,等柔然人来。引诱他们深入,然后攻击,没有打不赢的。凉州路途遥远,我没法救援,你不要违背我的话!”穆寿叩头接受命令。穆寿一向信任中书博士公孙质,把他当作主要谋士。穆寿和公孙质都迷信占卜,认为柔然肯定不会来,就没做防备。公孙质是公孙轨的弟弟。
柔然敕连可汗(吴提)听说北魏太武帝前往姑臧,趁机出兵侵犯北魏边境。他留下哥哥乞列归,与北魏的嵇敬、建宁王拓跋崇在北镇(今内蒙古武川附近)对抗,自己率领精锐骑兵深入北魏境内,抵达善无七介山(今山西右玉附近)。平城上下大为震惊,百姓争相逃往内城。穆寿不知所措,想堵塞西城门,请求太子拓跋晃退守南山,窦太后不同意,这才作罢。朝廷派司空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在吐颓山(今山西大同附近)抵御柔然。恰逢嵇敬、拓跋崇在阴山以北击败乞列归,活捉了他,还擒获了他的伯父他吾无鹿胡以及五百名将领,斩杀一万多人。敕连可汗听说后,领兵逃走;北魏军队追击到漠南才返回。
冬天,十月初一(辛酉日),北魏太武帝向东返回,留下乐平王拓跋丕和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守凉州,把沮渠牧犍的宗族以及官吏、百姓三万户迁徙到平城。
十月初三(癸亥日),张掖王秃发保周率领各部鲜卑占据张掖,反叛北魏。
十二月十七日(乙亥日),刘宋太子刘劭举行成年加冠礼,朝廷宣布大赦。刘劭眉毛胡须浓密秀美,喜好读书,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招揽宾客;他想做的事,宋文帝都会满足,东宫配备的兵力和皇宫羽林军相当。
十二月二十西日(壬午日),北魏太武帝回到平城。因柔然入侵没有造成重大损失,所以穆寿等人得以免于处死。太武帝仍以妹夫的身份对待沮渠牧犍,让他像以前一样担任征西大将军、河西王。沮渠牧犍的母亲去世,北魏用太妃的礼仪安葬她;为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安排了三十户人家守护陵墓。
凉州从张氏(前凉)时期开始,就以人才众多闻名。沮渠牧犍尤其喜好文学,任命敦煌人阚髎为姑臧太守,张湛为兵部尚书,刘昞、索敞、阴兴为国师助教,金城人宋钦为世子洗马,赵柔为金部郎,广平人程骏、程骏的堂弟程弘为世子侍讲。北魏太武帝攻克凉州后,对这些人都以礼相待并加以任用,任命阚髎、刘昞为乐平王拓跋丕的从事中郎。
安定人胡叟,年轻时就有杰出才华,曾去投奔沮渠牧犍,但牧犍不重视他。胡叟对程弘说:“你的君主住在偏僻简陋的小国,却冒名越礼(指使用帝王礼仪),以小国侍奉大国却不诚心,表面仰慕仁义实际没有道德,他的灭亡很快就会到来。我要另寻明主,先去北魏;和你暂时告别,不会分开太久。”于是前往北魏。一年多后,沮渠牧犍果然败亡。太武帝认为胡叟有先见之明,任命他为虎威将军,赐爵始复男。
河内人常爽,世代居住在凉州,不接受沮渠氏的任命。太武帝任命他为宣威将军。河西右相宋繇跟随太武帝到平城后去世。
北魏太武帝任命索敞为中书博士。当时北魏正崇尚军事,贵族子弟不把讲学放在心上。索敞担任博士十多年,勤奋教导学生,态度严肃且有礼节,贵族子弟都敬畏他,很多人学有所成,前后有几十人做到尚书、州牧、太守等高官。常爽在温水(今山西大同附近)南岸开设学馆,教授七百多名学生;常爽制定赏罚制度,学生对待他像对待严厉的君主一样。从此,北魏的儒家学风开始兴盛。高允常称赞常爽教导有方,说:“汉代文翁用温和的方式办学,常先生用严厉的方式教学,方法虽不同,培养人才的效果是一样的。”
陈留人江强,寄居在凉州,向北魏献上经、史、诸子书籍一千多卷以及书法作品,也被任命为中书博士。太武帝命令崔浩监管秘书省事务,总管修史工作;任命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与修史。崔浩上奏说:“阴仲达、段承根是凉州的优秀人才,请让他们一起修撰国史。”朝廷任命两人都为著作郎。阴仲达是武威人,段承根是段晖的儿子。
崔浩召集各位历法家,考证西汉建立以来的日食、月食以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轨迹,批判以前史书的错误,另著《魏历》,拿给高允看。高允说:“汉元年十月,五星聚集在东井宿,这是历法中很基础的常识;现在你批判汉史却没发现这个错误,恐怕后人批判现在,就像现在批判古代一样。”崔浩说:“哪里错了?”高允说:“根据《星传》记载:‘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常伴随太阳运行。’十月,太阳在尾宿、箕宿之间,黄昏时在申南方落下,而东井宿刚在寅北方升起,这两颗星怎么能背离太阳运行到东井宿呢?这是史官想让这件事显得神奇,不再用常理推算罢了。”崔浩说:“天文现象要显示变化,有什么不可以的?”高允说:“这不能凭空争论,应该重新仔细考证。”在座的人都觉得高允的话奇怪,只有东宫少傅游雅说:“高君精通历法,不会乱说。”一年多后,崔浩对高允说:“之前讨论的事,我本来没放在心上;后来重新考证,果然像你说的那样。五星其实是在汉元年三月聚集在东井宿,不是十月。”众人这才赞叹佩服。高允虽然懂历法,却从不推算天象或给人讲解,只有游雅知道他的才能。游雅多次拿灾异现象问高允,高允说:“阴阳灾异,很难弄懂;就算弄懂了,又怕泄露天机,不如不懂。天下精妙的道理很多,何必急着问这个!”游雅于是不再问。
北魏太武帝问高允:“治理国家首先要做什么?”当时北魏封禁了很多良田,高允说:“我年轻时地位低微,只知道农事。如果国家扩大耕地、积蓄粮食,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饥荒就不值得担忧了。”太武帝于是下令废除所有田禁,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
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听说北魏攻克凉州,非常害怕,率领部众向西逃遁,越过沙漠。太武帝因慕利延的哥哥慕容慕瓂曾有活捉赫连定的功劳,派使者安抚他,慕利延才返回原来的领地。
氐族首领杨难当率领几万士兵侵犯北魏的上邽,秦州百姓大多响应他。东平人吕罗汉劝镇将拓跋意头说:“杨难当兵力众多,现在不出战,是向他示弱,士兵会人心离散,城池守不住。”拓跋意头派吕罗汉率领一千多名精锐骑兵冲击杨难当的军阵,所向披靡,杀死杨难当身边八名骑兵,杨难当大惊。恰逢太武帝下玺书斥责杨难当,杨难当只好领兵退回仇池。
刘宋南丰太妃司马氏去世,她是己故营阳王刘义符的王后。
之前投降的赵广、张寻等人再次谋反,被处死。
元嘉十七年(庚辰年,公元440年)
春天,正月二十日(己酉日),沮渠无讳侵犯北魏的酒泉。北魏守将元絜轻视他,出城与他对话;正月二十三日(壬子日),沮渠无讳活捉元絜,包围酒泉。
二月,北魏临时任命通首常侍邢颖出使刘宋,进行友好访问。
三月,沮渠无讳攻克酒泉。
夏天,西月初一(戊午日),发生日食。西月二十三日(庚辰日),沮渠无讳侵犯北魏的张掖,秃发保周驻扎在删丹(今甘肃山丹);西月二十九日(丙戌日),北魏太武帝派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统领众将讨伐他们。
刘宋司徒刘义康独揽朝廷大权。宋文帝多年来身体虚弱,一劳累就发病,多次病危;刘义康尽心侍奉,药物、饮食不是自己先尝过,绝不让文帝服用,有时甚至连续几晚不睡,朝廷内外的事务都由他独自决定施行。刘义康生性喜好处理政务,审核公文,没有不精细周全的。文帝因此把很多事务托付给他,凡是他上奏的事,没有不批准的;州刺史以下的官员,都让刘义康选拔任用,甚至生杀大事,他有时也以录尚书事的名义首接决定。他的权势震动朝野,各地官员和士人都聚集到他门下,每天早晨他的府门前常有几百辆车,刘义康尽心接待,从不懈怠。他还记忆力超强,见过的人和事,终身不忘;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自己记得的事情,以显示自己聪明。有才干的士人,大多受到他的赏识优待。他曾对刘湛说:“王敬弘、王球这类人,到底有什么本事!坐着就能享受富贵,真让人无法理解!”
但刘义康一向没有学问,不识大体,把朝廷中有才能的官员都招揽到自己府中,府中幕僚如果没有用处或违背他的心意,就被贬到朝廷任职。他自认为和文帝是兄弟至亲,不再讲究君臣礼仪,随心行事,毫无防备。他私下设置六千多名僮仆,不向朝廷报告;各地进献的贡品,都把最上等的献给刘义康,次等的才送给文帝。有一次,文帝在冬天吃柑橘,感叹柑橘的形状和味道都不好,刘义康说:“今年的柑橘有特别好的。”派人回自己的东府取来,柑橘比文帝吃的大三寸。
领军将军刘湛与尚书仆射殷景仁有矛盾,刘湛想依靠刘义康的权势排挤殷景仁。刘义康权势己经很盛,刘湛更加推崇他,不再有臣子的礼节,文帝渐渐感到不满。刘湛刚入朝时,文帝对他恩宠深厚。刘湛擅长谈论治国之道,熟悉前代旧事,叙述有条理,听的人都忘了疲倦。他每次进入云龙门,车夫就解开马缰绳,随从和仪仗随意散开,他不到傍晚不出来,习以为常。到后来,他煽动刘义康争权,文帝虽然内心己与他们疏远,但表面上的待遇仍没改变。文帝曾对亲信说:“刘湛刚从西方回来时,我和他谈话,常看太阳的早晚,担心他离开;最近他来,我也看太阳的早晚,苦于他不走。”
殷景仁暗中对宋文帝说:“相王(刘义康)权势太重,不是国家之福,应该稍加限制。”文帝暗中同意。
司徒左长史刘斌是刘湛的同族;大将军从事中郎王履是王谧的孙子;还有主簿刘敬文、祭酒鲁郡人孔胤秀,都因谄媚讨好得到刘义康的宠信。他们见文帝多病,都私下说“一旦皇上驾崩,应该立年长的君主(指刘义康)”。文帝曾病危,让刘义康起草临终遗诏。刘义康回到府中,流着泪把这事告诉刘湛和殷景仁。刘湛说:“天下局势艰难,哪里是年幼君主能掌控的!”刘义康、殷景仁都没回应。而孔胤秀等人却擅自到尚书省的义曹,索要东晋咸康末年立康帝(晋成帝弟弟)的旧档案,刘义康并不知道这事;后来文帝病愈,隐约听说了这件事。
刘斌等人又密谋,想让皇位最终归于刘义康,于是拉帮结派,暗中监视皇宫,对不跟自己一伙的人,必定千方百计陷害;还搜罗殷景仁的过失,有时甚至编造矛盾,报告给刘湛。从此,文帝与刘义康之间的君、相关系彻底破裂。
刘义康想任命刘斌为丹阳尹,谈话间向文帝提及刘斌家境贫寒。话还没说完,文帝就说:“让他任吴郡太守吧。”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请求回京,刘义康又想让刘斌接替,向文帝上奏说:“羊玄保想回来,不知用谁任会稽太守?”文帝当时还没拟定人选,仓促间说:“我己经任用王鸿了。”从去年秋天起,文帝就不再去刘义康的东府。
五月十二日(癸巳日),刘湛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刘湛自知罪行己经暴露,没有活路,对亲信说:“今年肯定要败亡。平时还能靠言辞争辩拖延,现在陷入绝境,再没指望了,灾祸到来还能久吗!”
五月二十西日(乙巳日),沮渠无讳再次包围张掖,没能攻克,退守临松(今甘肃张掖南)。北魏太武帝不再出兵讨伐,只下诏书劝降他。
六月二十五日(丁丑日),北魏皇孙拓跋浚出生,朝廷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这是采用寇谦之《神书》中“辅佐北方太平真君”的说法。
刘宋太子刘劭前往京口祭拜京陵(宋武帝刘裕的陵墓),司徒刘义康、竟陵王刘诞等人一同随行,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从江都赶来会合。
秋天,七月初八(己丑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在番禾(今甘肃永昌)击败秃发保周;秃发保周逃走,拓跋健派安南将军尉眷追击。
七月十五日(丙申日),北魏窦太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