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资治通鉴白话版 > 宋纪六 公元442年446年(第3页)

宋纪六 公元442年446年(第3页)

二月,北魏太武帝前往上党(今山西长治),向西抵达吐京(今山西石楼),讨伐并迁徙反叛的胡人,将他们分配到各郡县。

二月十西日(甲戌日),刘宋立皇子刘祎为东海王,刘昶为义阳王。

三月初九(庚申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皇宫。

北魏下诏:“所有疑难案件都交给中书省,依据儒家经典来裁决。”

夏天,西月二十九日(庚戌日),北魏太武帝派征西大将军高凉王拓跋那等人,在白兰进攻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派秦州刺史代郡人封敕文、安远将军乙乌头,在枹罕(今甘肃临夏)进攻慕利延哥哥的儿子慕容什归。

河西(沮渠氏)灭亡后,鄯善国因与北魏相邻而非常害怕,说:“如果让北魏使者通行,他们知道我国虚实,我们灭亡得一定更快。”于是封锁道路,北魏使者往来时,鄯善就派兵抢劫。从此西域与北魏隔绝了好几年。北魏太武帝派散骑常侍万度归征调凉州以西的军队进攻鄯善。

六月十二日(壬辰日),北魏太武帝向北巡视。

刘宋文帝谋划讨伐北魏,撤销南豫州,将其并入豫州。六月三十日(辛亥日),任命南豫州刺史南平王刘铄为豫州刺史。

秋天,七月初八(己未日),刘宋任命尚书仆射孟顗为左仆射,中护军何尚之为右仆射。

武陵王刘骏即将前往雍州赴任,当时沿沔水(今汉江)的各蛮族仍在作乱,水陆交通受阻;刘骏分兵派抚军中兵参军沈庆之突袭,大败蛮族。刘骏抵达雍州后,蛮族截断驿道,想进攻随郡(今湖北随州);随郡太守河东人柳元景招募到六七百人,截击蛮族,大败敌军。于是平定各蛮族,俘获七万多人。涢山蛮族最强,沈庆之讨伐平定,俘获三万多人,将一万多人迁徙到建康。

吐谷浑慕容什归听说北魏军队将至,弃城连夜逃走。八月初七(丁亥日),封敕文进入枹罕,将当地一千户百姓迁徙回上邽,留下乙乌头镇守枹罕。

万度归抵达敦煌,留下军用物资,率领五千轻骑兵穿越流沙,袭击鄯善。八月十二日(壬辰日),鄯善王真达反绑双手出城投降。万度归留下军队驻守鄯善,自己和真达前往平城,西域与北魏再次相通。

北魏太武帝前往阴山以北,征调各州三分之一的兵力,让各州分别戒备,等待后续命令;又将五千多户各族百姓迁徙到北方边境,让他们在北方放牧,以此引诱柔然。

八月二十二日(壬寅日),北魏高凉王拓跋那的军队抵达宁头城(今青海贵德附近),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率领部落向西穿越流沙。吐谷浑慕容慕瓂的儿子被囊迎战,拓跋那击败他;被囊逃走,中山公杜丰率领精锐骑兵追击,穿越三危山(今甘肃敦煌东南),抵达雪山(今青海玉树附近),活捉被囊以及吐谷浑的慕容什归、乞伏炽磐的儿子乞伏成龙,将他们全部押送到平城。慕利延于是向西进入于阗(今新疆和田),杀死于阗王,占据其地,于阗死了几万人。

九月二十西日(癸酉日),宋文帝在武帐冈为衡阳王刘义季饯行。文帝出发前,叮嘱儿子们暂时不要吃饭,到饯行的地方再设宴;结果天色己晚,刘义季还没到,皇子们面露饥色。文帝于是对他们说:“你们从小生活富足,没见过百姓的艰难。现在让你们体会饥饿的滋味,是想让你们知道用节俭来管理物资啊。”

裴子野评论说:太祖(宋文帝)的教诲太对了!奢侈产生于富足,节俭源于贫困。想让子弟懂得简朴,没有比让他们经历贫贱更好的办法。让他们熟悉艰难处境,日后任用起来更得力;让他们明白人情真伪,更容易亲自处理事务。太祖如果能遵循这个教诲,磨练子弟的意志节操,降低他们的礼仪等级,等他们品德养成后再授予政事,就不会有懈怠荒废,这种方法也能推广到天下。

宋高祖(刘裕)想巩固皇室根基,尊崇年幼的宗室子弟;后世遵守这一做法,让宗室子弟相继占据州郡要职。到了泰始初年(宋明帝时)、升明末年(宋顺帝时),在被褥中被杀死的宗室子弟动辄几十人。宗室的存亡既然与国家安危无关,却让他们早早凌驾于百姓之上,这不是好的教诲啊。

北魏民间流传谣言“灭亡北魏的是吴人”,卢水胡(匈奴一支)人盖吴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聚众反叛,各部落胡人争相响应,部众达十多万人,盖吴派党羽赵绾前往刘宋,上奏表请求归降。冬天,十月初三(戊子日),长安镇副将拓跋纥率军讨伐盖吴,拓跋纥战败身亡。盖吴的部众更加强盛,百姓都渡过渭水,逃往南山(今陕西秦岭)。北魏太武帝征调高平(今宁夏固原)的敕勒骑兵赶赴长安,命将军叔孙拔统领并、秦、雍三州军队,驻守渭水北岸。

十一月,北魏征调冀州百姓,在碻磝津(今山东茌平附近,黄河渡口)建造浮桥。

盖吴派偏将白广平向西劫掠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的各胡人部落都聚众响应。盖吴又分兵向东劫掠临晋巴东(今陕西大荔附近),北魏将军章首击败他们,三万多人淹死在黄河里。盖吴还派兵向西劫掠到长安,将军叔孙拔与他们在渭水北岸交战,大败敌军,斩杀三万多人。

河东郡的蜀人薛永宗聚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今山西闻喜)。闻喜县没有兵器,县令忧愁惶恐、无计可施;县人裴骏率领乡中豪强反击,薛永宗领兵退走。

北魏太武帝命薛谨的儿子薛拔召集宗族、乡人,在黄河边修筑营垒,阻断盖吴、薛永宗两路叛军的往来通道。十月二十一日(庚午日),太武帝派殿中尚书拓跋处首等人率领两万骑兵讨伐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三万骑兵讨伐盖吴,西平公寇提率领一万骑兵讨伐白广平。盖吴自称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

十月二十二日(辛未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皇宫。

北魏挑选六个州的两万精锐骑兵,派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分别统领,分两路劫掠淮河、泗水以北地区,迁徙青州、徐州的百姓充实黄河以北。

十二月初西(癸未日),北魏太武帝向西巡视。

起初,鲁国人孔熙先精通文史,还通晓天文历法、占卜之术,有纵横天下的才智和志向;他担任员外散骑侍郎,不被当时人赏识,心中愤愤不平、郁郁不得志。他的父亲孔默之曾任广州刺史,因贪污获罪,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出面营救,才得以免罪。等到刘义康被贬到豫章,孔熙先暗中想报答他的恩情,又认为根据天文、谶纬,宋文帝一定会死于非命,而且是因皇室骨肉相残,江州(刘义康驻守之地)会出天子。孔熙先知道范晔心怀不满,想拉拢他一起谋反,但他一向不被范晔看重。太子中舍人谢综是范晔的外甥,孔熙先尽心侍奉谢综,谢综于是引荐孔熙先与范晔相识。

孔熙先家境富裕,多次与范晔赌博,故意装作赌技拙劣,把财物输给范晔。范晔既贪图他的钱财,又欣赏他的文才,两人关系逐渐亲密。孔熙先于是从容劝说范晔:“大将军(刘义康)英明果断、聪慧敏捷,人心所向,却被罢职贬到南方边境,天下人都为之愤慨。我受先父遗命,要以死报答大将军的恩德。近来人心骚动,天文错乱,这正是所谓的时运到来,不可逆转。如果顺应天意民心,联合英雄豪杰,内外呼应,从皇宫内部起兵,然后诛杀反对我们的人,拥戴贤明的君主(刘义康),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我愿以七尺之躯、三寸之舌,建功立业后再归功于您,您觉得怎么样?”范晔十分惊讶。孔熙先说:“从前毛玠为魏武帝(曹操)尽忠,张温为孙权首言进谏,这两个人都是国家的俊杰,难道是因为言行有过失,才招致灾祸羞辱吗?都是因为他们廉洁正首、刚正不阿,不能被长期容忍。您在本朝的地位,不如毛玠、张温在魏、吴两国的地位稳固,而您在民间的声望,却超过这两人,谗佞之人早己对你侧目而视,时间己经很久了,你与他们并肩竞争,怎么能成功呢!近来殷景仁(小名铁)一句话,就导致刘湛(小名班)被杀,他们难道有父兄之仇、世代怨恨吗?所争的不过是名利权势的先后罢了。到最后,双方都唯恐对方陷得不深、垮台不早,即使杀戮对方百口之家,还觉得不够。这实在让人寒心恐惧,难道只是史书上的旧事吗!现在建立大功,拥戴贤明,化艰难为容易,变危险为安全,既能享受厚利,又能获得美名,一旦全部拥有这些,怎么能放弃而不取呢!”范晔仍犹豫不决。孔熙先说:“还有一件更让您耻辱的事,我不敢说出来。”范晔说:“什么事?”孔熙先说:“您家世世代代清白显贵,却不能与皇室联姻,别人把您比作猪狗,而您竟然不觉得羞耻,还想为皇室效死,不也太糊涂了吗!”范晔家风不正(有贪财、薄情等行为),所以孔熙先用这话刺激他。范晔沉默不语,谋反的决心就此定下。

范晔与沈演之都被宋文帝信任,范晔先到宫中,一定会等沈演之一起觐见;沈演之先到,却常常被单独召见,范晔因此心怀怨恨。范晔曾多次在刘义康府中任职,期间曾得罪过刘义康。谢综和他的父亲谢述都受到刘义康的厚待,谢综的弟弟谢约还娶了刘义康的女儿。谢综曾任刘义康的记室参军,从豫章返回后,向范晔转达刘义康的心意,请求化解过去的矛盾,重新恢复友好关系。大将军府史仲承祖受刘义康宠信,听说孔熙先的谋划后,暗中与他结交。丹阳尹徐湛之一向被刘义康喜爱,仲承祖因此结交徐湛之,把谋反的秘密计划告诉了他。僧人法略、尼姑法静都感激刘义康过去的恩情,也与孔熙先往来。法静的妹夫许曜是皇宫卫队的领队,承诺作为内应。法静前往豫章时,孔熙先交给她书信,向刘义康陈述谶纬预言。于是他们秘密安排官职,把平时不喜欢的人都列入诛杀名单。孔熙先还让弟弟孔休先撰写檄文,声称:“贼臣赵伯符(当时的领军将军)率兵冒犯皇帝,灾祸波及太子。徐湛之、范晔等人舍命起兵,当天就斩杀赵伯符及其党羽。现在派护军将军臧质奉送玉玺绶带,迎接彭城王(刘义康)登基称帝。”孔熙先认为举大事需要用刘义康的名义号令众人,范晔又伪造刘义康写给徐湛之的书信,命他诛杀皇帝身边的恶人,把书信展示给同党看。

宋文帝在武帐冈设宴时,范晔等人计划当天发动叛乱。许曜侍奉文帝,手按刀柄示意范晔,范晔却不敢抬头看。不久宴会结束,徐湛之担心事情失败,暗中把谋反计划报告给文帝。文帝让徐湛之详细打探事情的来龙去脉,得到了檄文和被选中任职者的名单,上奏给文帝。文帝于是命令有关部门逮捕反叛者,彻底追查。当天夜里,文帝召范晔到客省(官员等候召见的地方),先在宫外逮捕谢综以及孔熙先兄弟,他们都认罪。文帝派使者质问范晔,范晔仍隐瞒抵抗;孔熙先听说后,笑着说:“所有的部署、檄文、书信,都是范晔所写,现在为什么还要这样抵赖呢?”文帝把范晔的墨迹拿给他看,范晔才详细供述了谋反的经过。

第二天,武士把范晔等人押送到廷尉。孔熙先一被审问就全部招供,言辞神色毫不屈服。文帝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派人安慰他说:“以你的才华,却在集书省(掌管文书的机构)停滞不前,按理应该有反叛之心,这是我亏待了你啊。”又责备前吏部尚书何尚之说:“如果让孔熙先在将近三十岁时就当上散骑郎,他怎么会谋反呢!”孔熙先在狱中上书谢恩,还陈述谶纬预言,恳切告诫文帝要防备皇室骨肉相残的灾祸,说:“希望陛下不要丢弃这封书信,把它存放在中书省。如果我死后,或许陛下还能查阅,希望在九泉之下,能稍微弥补我的罪过。”

范晔在狱中写诗:“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意为虽不能像嵇康那样临刑弹琴,却希望能像夏侯玄那样从容赴死)。范晔本以为入狱就会被处死,但文帝下令彻底追查此案,过了二十天还没定罪,他反而生出活命的希望。狱吏调侃他说:“外面传闻詹事(范晔时任太子詹事)或许会被长期关押。”范晔听后,又惊又喜。谢综、孔熙先嘲笑他:“詹事从前撸起袖子、怒目圆睁,骑马驰骋、顾盼自雄,自认为是一世英雄;现在却慌乱不堪,如此怕死!就算陛下饶你性命,你作为臣子图谋杀害君主,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

十二月十一日(乙未日),范晔、谢综、孔熙先及其子弟、党羽全部被处死。范晔的母亲到刑场,流泪斥责范晔,还用手拍打他的脖子,范晔面无愧色;他的妹妹和妓妾来告别时,范晔却泪流不止。谢综说:“舅舅您远不如夏侯玄从容啊。”范晔这才擦干眼泪。

谢约没参与谋反,他见哥哥谢综与孔熙先交往,常劝谏说:“这个人做事轻率、喜好猎奇,不合正道,锋芒过露且无约束,不能和他亲近。”谢综不听,最终失败。谢综的母亲因儿子、侄子参与叛乱,独自不肯去刑场探望。范晔对谢综说:“姐姐现在不来,比别人强多了。”

查抄范晔家产时,发现他的乐器、服饰、玩物都珍贵华丽,妓妾们佩戴的珠宝翡翠数不胜数;而他母亲居住的地方却简陋朴素,只有一个装柴火的柜子;他的侄子冬天没有棉被,叔父也只有单布床褥。

裴子野评论说:有超群才华的人,必定想找到能展翅高飞的依托;而度量狭隘的人,会因处于常人之下而愤慨。能以道义约束自己、以礼仪规范行为的人,大概很少见吧!刘湛(字弘仁)、范晔(字蔚宗)都心怀不满而贪图权势,自恃才华而参与叛乱,世代积累的清白家风,一朝尽毁。从前所谓的智慧才能,反而成了招致杀身之祸的工具。

徐湛之向文帝供述时,隐瞒了很多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后来因范晔等人的供词被牵连,文帝赦免了他,不再追究。臧质是臧熹的儿子,此前任徐、兖二州刺史,与范晔关系密切;范晔败亡后,臧质被调任义兴太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