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给元白刘柳剧透贬官生活 > 万人行乐一人愁(第2页)

万人行乐一人愁(第2页)

元稹点开了白居易的《两朱阁》,开头有一句注释“刺佛寺浸多也”。

“帝子吹箫双得仙,五云飘摇飞上天。”

开头写得仙气飘飘。

元稹对白居易的才华大为赞叹。

诗中讽刺圣人将公主宅第改作佛寺,寂静无人唯有钟声,然而此前修府时吞占土地,使得现在周边平民房屋相连,住得十分拥挤。

这首诗的每一个字,元稹都喜欢。他把诗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熟读成诵,又细心地抄写下来。

要是能见到他就好了。应当有希望吧?

韩愈是当世人,白居易同样如此吧?

元稹盼着抄完之后,能像之前对着百炼镜写诗那样,次日就能见到城南城北两座佛寺。

《两朱阁》中提到了一南一北两佛寺,白居易自当是去过。

所以佛寺有了,白居易也会在那边出现吧?

北边的这座,就在元稹家所在的靖安坊。

南边……元稹启程去找一找。

【面对权臣和平民生活的巨大反差,返京之后,杜甫和友人郑虔一诉衷肠。】

【郑虔是杜甫的忘年之交,他比杜甫年长二十余岁,天宝年间,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宠,令郑虔担任广文馆博士。】

【郑虔接到任命,十分困惑,他从未听说过这一职位。后来,他得知是圣人想留他在身边,却未有具体事务要做,美名其曰新设广文馆,让之后的人一提到广文馆博士,就会说起初代博士为郑虔。无奈之下,郑虔前去赴任。】

【“诸公衮衮登台省”,朝堂之上尽是无能之辈,杜甫德才兼备的好友郑虔却调任闲职,于是邀他饮酒,写诗相赠。】

【杜甫《醉时歌》(节选)】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郑虔生活贫寒,杜甫每天要去官舍买五升米勉强度日。两人借酒消愁,相互安慰。】

【他们说着过去才高八斗的司马相如也会在妻子卓文君当垆卖酒时在后厨负责洗碗,杜甫和郑虔没像西汉末年的扬雄那样从高阁之上纵身一跃已经不错了。】

断章取义。

白居易对天声的内容有些不满。他看过《醉时歌》,杜甫却是写过“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但这一句,不过是为了夸奖郑虔所作的《归去来》的铺垫。天声却拿来当事实。

况且,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开店卖酒,不过是一时赌气,偏要自立,卖惨装可怜之后,很快卓文君的父亲就又出钱又派人照顾他们。

杜甫也好,郑虔也好,眼下的白居易也好,哪里有这种福气呢。

到了唐朝,从没有这种好事。

孔子当年试图复兴周礼……唉,自古以来,都是古人的东西更好。

学乐府,学骈文,进士科的考试范围,都从前朝上的书本上找。策问里提问当下事,前朝的书上没有答案,那便无从落笔。

当下发生的事情和问题,像是杜甫这样愿意记录下来的人,真的太少了。

学杜甫写诗,却不是行卷的传统。

或许这正是原因之一。

转念一想,白居易又不想和天声计较。

科举行卷时的诗赋,常常被人误解,甚至句读都可能出现误会。也不知道那些人是一句一句看下去的,还是腻了烦了跳着读的。行卷没有音信,白居易和身边的学习一样,并不敢去问。

有人乐此不疲,有人早早放弃。

放弃的那几位,约着白居易去城南游览。

早春景色一般,可是游客也少。

曲江池中水又结冰,乐游原上大雾弥漫。

他们改去城外看看。

【难得振作,杜甫和郑虔两人共游长安城南。所谓“城南韦杜”,便是京兆两大家族聚居之地。在韦曲之西,杜城之东,有一地名为“塔陂”,此处将军何昌期的别墅为长安名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